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能通用精准播种机的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排种机理的研究,阐述了播种机两大系列产品的通用化问题。通过对锥盘式小麦精准播种机的研究、应用及改进,解决了以锥盘式精准排种器为基础、以“一组三行”播种单体为基型的播种机通用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1 从农业科技的推广率看我国精准农业的定位在 2 0世纪的最后 2 0年间 ,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粮食生产由原来的供求矛盾转化成需求结构矛盾 ,棉花等经济作物的产量也大大提高 ,由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 ,质量、品质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有了提高 ,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有了不少推广应用 ,传统粗放作业方式有了一些改变。但从全局、整体上讲 ,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还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 ,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还很低 ,只有 35 %左右 ,而国外发达国家已达 80 %。每年农业科技成果约 6 0 0 0~ 70 0 0项 ,推…  相似文献   
3.
种子是农业生产之本。农作物种子是农产品品质和产量的决定因素之一。精准种子已不是自然种子,而是精准农业特别要求、集生物品质与机械物理特性于一体的先进科技载体,具有多重特点和优点。它是种子质地(品质、活力、高产、抗逆等)与物理机械特性(整齐度、净度、流动性等)的极佳结合体。精准种子是“质精”、“度准”两项指标的综合体现,是生物工程与机械工程共同培育的结果。精准种子既不是简单的生物良种,也不是简单的机械加工种,而是更精确、更优质、生活力和发芽力更高的种子,特别适合高精机械化精准农业的需要。因而,精准种子是更高科…  相似文献   
4.
田间作物行的直线性历来就是对播种作业的重要农艺要求。手扶拖拉机与四轮拖拉机相比,本来就存在着操作困难转弯不灵活的缺点,加之它没有配备合理的悬挂装置,没有差速装 置,因而转向阻力较大,行走直线性不易掌握。特别是配备上悬挂播种机以后,作业直线性更难达到。我们通过2 BTM-8-Ⅰ型磨盘式通用播种机(悬挂于红卫-12,东风-12、工农-12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本刊记者采访了政协委员、中国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教授张波屏,请他就如何发展我国农业、如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谈了他的观点。张波屏委员关于精准农业的观点与众不同,十分精辟,使人耳目一新,给人以启迪。他在实践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及总结出的理论,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给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增强了我们发展农业造福人民的信心。此外,我们向农机监理人员介绍精准农业,是因为伴随着我国农业观念、技术的改变,农业机械也会做相应的调整,我们了解农业机械的变化趋势,对今后开展农机安全监理,保障农机安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小麦精密排种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排种器采用整体锥面型孔盘、限量刮种器和柱塞式投种器等新结构组成“一器三行”的独特形式,为亩播量3~5kg的小麦单粒精播农艺要求提供了优质、高效的精播机,也能满足6~12kg的精密点条播。应用小麦精播机每亩可省种3~5kg、平均增产50kg左右。  相似文献   
8.
小麦精密播种已延仲至北京地区中国农机院北京农机化所张波屏2BJM型锥盘式小麦精密播种机至今已推广4万余台,遍及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共精潘小麦2500万亩,省种、增产粮食达15亿千克,社会经济效益非常显著,荣获1993年国家级星火二等奖。但直到1...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试验基础上阐明了纹盘排种器的排种工艺原理,播量稳定性与前进速度的关系,排种过程种子受力分析及排量变化规律。提出了确定纹盘间隙和极限排种孔距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研制成14行纹盘式集中排种系统,其排种均匀性和各行排量一致性等性能指标,均已达到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磨盘排种器是一种新型排种器。它可以条播小麦、高粱、谷子、油菜、豆类、水稻等作物,适应性较广,播种质量较好。按其结构特点,已与水平圆盘排种器和倒转喂入排种器组成适应性很广的万能(或通用)排种器,因而还可以单粒或穴播玉米、大豆、脱绒棉籽。本文简要介绍磨盘排种器的结构参数、排种工艺过程和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