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鹅肝是肉制品加工过程中一种极为普遍的副产物,由于其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常常会被作为食物。但是只有小部分鹅肝被人们食用,大部分鹅肝被加工处理为动物饲料或是直接丢弃,从而造成了很严重的资源浪费。以鹅肝为原料,采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HCl缓冲液中为提取剂,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鹅肝蛋白质,并与常规水浴提取作比较。通过对比二者圆二色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凝胶电泳等结果,研究超声辅助提取对鹅肝蛋白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水浴提取鹅肝蛋白质相比,超声处理引起部分蛋白质水解和折叠,导致其表面疏水性显著提高,蛋白质结构发生了改变。通过对鹅肝蛋白质进行凝胶电泳的测定,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鹅肝蛋白质并没有改变鹅肝蛋白质的亚基组成。同时对溶解度、起泡性和乳化性质这些物化性质进行测定,发现鹅肝蛋白质在超声辅助提取下的物化性质明显提高。通过对鹅肝蛋白质性质的研究,希望能为鹅肝蛋白质的深加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进一步提高鹅肝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我国鸭鹅生产有着庞大的原料、产品和消费市场优势, 有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和传统文化积淀, 至今却没有一个世界级的鸭鹅深加工企业,那么, 我国鸭鹅产品深加工现状如何? 加工工艺存在哪些问题? 深加工主要有哪些新技术? 读罢此文, 相信您会有答案。  相似文献   
3.
初乳是奶牛产后24 h内的乳汁,为犊牛提供天然免疫和早期生长的能量来源,且初乳在医疗保健领域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初乳在产后一段时间内的物质成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与常乳形成明显的差异。本文对比分析了初乳和常乳中营养物质、免疫活性物质、生长因子以及酶的含量差异,直观地展现了初乳中不同物质的变化过程,针对性地为初乳和常乳的加工制作提供思路,为特异性地开发初乳资源,提升初乳的利用率给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盐水鸭因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较高的营养价值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挥发性化合物,如脂类及其降解产物,对盐水鸭特征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从盐水鸭肉所含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挥发性成分的测定方法、加工工艺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盐水鸭特征香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鸭表皮残留松香的检测方法,以模拟鸭厂生产条件对肉鸭进行松香脱毛处理、取样,采用固相萃取(SPE)法对样品进行纯化与富集,以枞酸为松香的标记物质,通过薄层色谱法(TLC)对样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在鸭表皮检出残留的松香。  相似文献   
6.
扬州盐水鹅加工中微生物关键控制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跟踪扬州盐水鹅加工过程中的净膛后、腌制前、腌制后、煮制后、第一次巴氏杀菌后和第二次巴氏杀菌后6个工艺点的鹅体表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同时对腌制、煮制和包装3个车间内的空气、工作服、操作台和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调查。最终关键点确定为挂淋、煮制、第一次巴氏杀菌、第二次巴氏杀菌,制定了相应的微生物危害关键点控制计划表,加工车间内环境微生物也需要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板鸭肌间磷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固相萃取净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板鸭中几种肌间磷脂的方法。板鸭肌肉中的磷脂用氨丙基硅胶固相萃取柱纯化,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正相柱分离。通过紫外检测器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串联检测显示,该测定方法回收率为81.0%~99.0%,相对标准偏差为1.5%-2.3%。将该法应用于板鸭样品的分析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经测定,板鸭肌间脑磷脂、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神经鞘磷脂和溶血磷脂酰胆碱分别占肌间脂肪的8.79%、14.67%、0.11%、0.52%和0.27%。  相似文献   
8.
低温肉制品中腐败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低温肉制品的发展进行了概述,介绍了腐败菌以及常见的2种腐败菌[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i saproph yticus)和溶酪大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择65、75、85、95℃4个加热梯度,一个未加热组作为对照,考察兔肉不同加热温度蒸煮损失、肉色、pH值及剪切力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蒸煮损失显著上升,pH值呈上升趋势但不同温度加热样品之间差异不显著;加热样品肉色与对照样品肉色差异显著,但是各加热组之间的肉色差异不大;剪切力有增大趋势,75℃加热组与85℃加热组差异不显著,其他各组均有明显差异。结论是,兔肉在加热温度不断升高的过程中,肉品质逐渐下降,不同的加热温度明显地对兔肉品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热休克蛋白是重要的膜蛋白之一,可与磷脂结合调控细胞膜的流动性、渗透性和完整性,在医学和生理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在肉制品中,磷脂的降解与肉品风味形成密切相关,热休克蛋白与磷脂的结合将对肉品风味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热休克蛋白的功能、与磷脂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磷脂水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