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水盆诱捕器在二化螟区域测报上具有方便、稳定、低廉等特点,与诱虫灯峰期相吻合,是较好的二化螟系统测报工具。为开发诱捕效果优异、性能稳定的测报专用性诱剂及诱捕工具,选择适于各地基层测报站点使用的主要害虫监测工具,不断提高害虫监测质量和预报水平,于2011年在龙游县湖镇镇王家村早稻田开展了本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剂是较好的二化螟系统预测预报工具,在水稻二化螟测报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生态控制点,提出超级稻病虫害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药物防治,并对超级稻病虫害的生态治理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甬优系列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农业、物理防治及组合配方,结合病虫的预测预报,适时化学防治,对害虫进行生态治理,保护自然天敌种群的数量,把病虫为害的产量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达到减量控害,生产绿色稻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龙游县农业局与龙游县某科技能源有限公司协作,在溪口镇际上村进行7.5公顷单季稻示范和小区区组试验,对沼肥施用在水稻上驱虫防病功能进行研究,创造有利于水稻天敌的生态环境,达到生产优质绿色农产品所需的持续生态良性循环目的。  相似文献   
5.
10月份这个时候柑橘尚未成熟,但会发生橘果自然脱落,严重的园块落果量比留在树上的橘果还多,如不注意防范,会对柑橘的产量及品质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龙游县柑橘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是龙游县的特色农产品,是浙江省柑橘生产优势区域,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20多年来,龙游县的柑桶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产量大幅度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在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振兴农村经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柑橘业已成为龙游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7.
2017~2019年连续3年在橘园施用以猪粪为原料生产的有机肥,研究分析其对橘园土壤的改良效果,同时对使用安全性进行评估。通过分析,施用以猪粪为原料生产的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及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土壤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锌、有效铜、有效硼、有效硫含量也显著提高。不同处理土壤中重金属砷、铅、镉、铬、汞总量没有显著性差异,铜、锌总量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大而提高,没有检出土壤中含土霉素、强力霉素;柑橘果实中重金属砷、铅、镉、铬、汞总量没有显著性差异,铜、锌总量随有机肥用量而增高,抗生素未检出。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石灰(3.00、3.75 t·hm-2)、海泡石(12.00 t·hm-2)及石灰-海泡石复合(6.00 t·hm-2)4个钝化剂处理对低积累早稻品种Cd吸收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钝化剂处理与对照相比籽粒中Cd的含量均显著降低,降幅在60.0%~72.5%,且水稻籽粒中Cd含量均<0.2 mg·kg-1。其中,海泡石效果最佳,石灰次之。各钝化剂的添加均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其中,12.00 t·hm-2海泡石处理效果最佳,pH增加了1.7;其次为3.75 t·hm-2生石灰处理,pH增加1.1;6.00 t·hm-2石灰-海泡石复合钝化剂和3.00 t·hm-2生石灰处理的土壤pH分别增加0.9和0.7。不同钝化剂处理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降低,降幅在64.9%~93.2%。其中,海泡石处理的土壤有效态Cd的降幅最高,其次为3.75 t·hm-2生石灰处理,降幅为74.2%。除3.75 t·hm-2生石灰处理外,其他钝化剂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和主要养分含量无明显影响。3.75 t·hm-2生石灰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降幅分别为20.7%和21.0%。水稻籽粒中,Cd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于钝化剂的施入提高了土壤pH,进而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含量。本研究表明,施用生石灰、海泡石等钝化剂能显著降低水稻籽粒中的Cd含量,而原位钝化结合低积累品种的种植是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稻米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镉(Cadmium,Cd)胁迫下,外源硅(Silicon,Si)对水稻株高、干物质量、抗氧化酶系统及对Cd2+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期为阐明Si缓解Cd对水稻毒害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辐品36(FP36)和中嘉早17(ZJZ17)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Cd胁迫浓度(0、5μmol/L)和Si处理(0、10μmol/L、1 mmol/L)进行水培实验,重点分析处理后水稻农艺性状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Cd2+吸收、转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Cd胁迫可以显著抑制水稻株高、干物质量和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但Si能有效缓解Cd毒害,显著提高水稻生物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其中1 mmol/L Si缓解效果更佳。此外,Si还能有效增加可溶性蛋白并降低MDA含量。Cd胁迫显著增加了FP36和ZJZ17不同组织的重金属含量,其中,根系中Cd积累量显著高于地上部。在添加较低浓度Si(10μmol/L)后,水稻根系和地上部Cd含量无显著差异;但1 mmol/L Si能显著降低水稻根系和地上部Cd含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