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中主要是育秧技术,能否育出符合机械栽插的规格化、标准化秧苗是关键。对于中籼杂交稻机插秧,秧苗素质的提高,能有效地降  相似文献   
2.
农业推广中种子管理服务工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推广服务中加强种子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基层种子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农业推广中种子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实地机插田间小区试验(非人工模拟)条件下,比较研究了3种施氮水平组合2种穗肥比例共6种氮肥运筹对杂交中籼水稻机插群体主要群体质量指标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10 kg.hm-2的施氮量,配合基蘖肥∶穗肥为6∶4的运筹方式有利于群体茎蘖平缓消长,减小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协调群个体矛盾,提高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优化群体质量;同时有利于培育大穗,并稳定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协调产量构成因素而高产;是安徽江淮杂交中籼水稻机插丰产高效栽培的推荐施氮模式。  相似文献   
4.
从选地与整地、种子催芽、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新甜掉牙甜瓜的高效栽培技术,以期指导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与种植。  相似文献   
5.
<正>常见机插毯状秧苗要求盘根紧密、提起不散、形如毯状,杂交中籼稻机插在育秧时要求盘播量相对较大,而在机插过程中,取秧面积较小,易造成伤秧和漏插,特别是根系拉伤严重、返青时间长,直接影响到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水稻钵苗摆栽技术,虽然机插时不伤苗、返青时间短,但因摆栽机械和育秧专用盘的价格昂贵,生产投资成本高,目前难以推广应用。近年来,毯状钵苗机械化育插技术在安徽省天长市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效果。因毯状钵苗秧块下部分开、上部连成毯状,秧龄时间长、秧苗壮,毯状钵苗较毯状苗返青  相似文献   
6.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十大农机化主推技术之一。近年来,插秧机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插秧机数量成倍增加,农户使用的范围扩大,插秧时农时紧,农户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插秧机服务跟不上,势必影响机插秧技术的快速推广,因而当务之急应加强插秧机服务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江淮地区地貌以丘陵为主,稻茬麦种植面积近930万亩,多年来小麦秸秆处理都是付之一炬,火光冲天,狼烟四起。随着秸秆禁烧工作的力度加大,小麦秸秆机械化综合处理提上政府议事日程。合理的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既可以改善土壤理化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培肥地力,又能避免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天长地处江淮,小麦常年种植面积110多万亩,2014年在各级政府的"严看死守"下,99%小麦秸秆实现了全量机械粉碎还田。政府强  相似文献   
8.
我市地处江淮分水岭,拥有耕地6万hm~2,属半岗半圩地区,常规农业种植结构以一麦一稻或一油一稻为主,常年粮食总产量70万 t,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农业机械化程度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因此,我市农机推广站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从国产小型履带自走式全喂入联合  相似文献   
9.
机插中籼稻因秧龄短、收获期推迟,加之气候影响,如不及时进行防治病虫害,后期水稻产量受影响较大;同时,因农民存在着"不会种田看邻居"的习惯,不能对症防治,既增加成本又防治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机插秧技术的推广。笔者结合江淮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机插秧三个关键时期的病虫害发生特点,提出机插中籼稻的植保防治建议,以确保机插秧稳产高产,促进机插秧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实施天塔五号玉米晚收,能够充分利用光热条件,充分体现增产潜力,将全年光热资源重新分配,实现周年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