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餐厨垃圾高温厌氧消化接种物的驯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不同投料方式对餐厨垃圾高温厌氧消化接种物产气活性的影响,探求餐厨垃圾高温厌氧消化接种物的最佳驯化方法。在55℃条件下,采用不同方式对厌氧污泥进行驯化作为餐厨垃圾高温厌氧消化的接种物,观察了驯化前后污泥中微生物菌群的形态结构,考察了驯化过程中污泥pH值和VFA(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变化,并且比较了驯化后污泥的产气活性,结果表明:污泥经过添加一定量的餐厨垃圾驯化培养后,其微生物菌群形态由球形演变为单一的杆状菌体,且分布较分散,产气活性也有所提高,其中每日投加餐厨垃圾2.5 g(污泥质量的0.5%),驯化2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调查东莞某工业镇农用地土壤、农产品镉(Cd)污染特征,以期有效防治 Cd污染。【方法】 采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菜地、果园、林地、荒地)123 个表层土壤样品及 27 个农产品(叶菜类、茄果类、水果类),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和农产品可食部分的 Cd 含量,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指 数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研究区域土壤 Cd 的平均含量为 0.36 mg/kg(0.02~1.52 mg/kg),有 91.06% 的样点 土壤 Cd 含量高于广东省自然背景值(0.056 mg/kg);48.78% 的样点 Cd 含量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筛选值(0.3 mg/kg,pH>7.5 时为 0.6 mg/kg,GB 15618-2018);农产品中 Cd 含量平均值(0.013 mg/kg)低于食 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规定的蔬菜 Cd 含量限值(0.05 mg/kg),但有部分蔬菜超标,超标达 11.11%;不同利用方式 土壤 Cd 含量、污染指数、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平均值大小均为:菜地 > 林地 > 果园 > 荒地,且菜地 与其他 3 种利用方式差异显著。【结论】研究区域土壤 Cd 含量呈明显的累积现象,48.78% 的土壤存在污染风险; 农产品中 Cd 含量对人群存在健康风险;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 Cd 的累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菜地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动修复装置,选用电镀厂附近被Zn、Cu、Cr、Ni严重污染的河涌底泥作为试验材料。试验设计了3个不同pH值的阴极清洗液,施加直流电压25v,运行5d,研究了阴极清洗液的pH值对河涌底泥电动修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阴极清洗液pH值的变化,对电动过程中电渗流的影响不大,但对电流大小的改变明显,pH值越低,电流越大;电动修复后,各处理的电动修复效果存在差异,其中,阴极清洗液的pH=5.0时,修复效果最好,Zn、Cu、Cr及Ni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0.26%、34.08%、51.56%及32.93%。另外,各处理截面的重金属浓度较试验前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Cr在底泥截面中的分布比较均匀;电动修复对各种形态的重金属都有不同程度的去除,对碳酸盐结合态的去除率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餐厨垃圾的干式厌氧消化处理技术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介绍了餐厨垃圾干式厌氧消化基本工艺,详细讨论了温度、TS、搅拌、接种物、碳氮比、有机负荷、pH值、碱度和VFA以及盐分对干式厌氧消化的影响,并提出了餐厨垃圾干式厌氧消化工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选用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河涌底泥作为试验材料,设计了电压分别为20、25和30 V的3组试验,运行5 d,研究了电动修复过程中电压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电压对电动过程中电渗流的影响不大,但提高了处理电流,所有电动修复后底泥的pH低于处理前.在不同电压处理下,阳极附近底泥中Zn、Cu、Ni去除率分别达80%、10%和64%以上.此外,3种重金属在阴极附近底泥中富集,富集程度分别为24%、10%和33%以上,重金属的富集影响总的去除率.考虑去除效果和能耗,25 V电压处理比较合适,阳极附近底泥中Zn、Cu、Ni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4%、74%和87%,但底泥的总体去除率较低,分别为23%、4%和17%.电动修复对各种形态的重金属都有不同程度的去除,对弱酸态的去除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了解东莞市某工业镇土壤铜(Cu)的污染现状,对东莞某工业镇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菜地、果园、林地、荒地)123个表层土壤样品及27个果蔬样品进行了调查。[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和农产品可食部分的Cu含量,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指数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研究区域土壤Cu的平均含量为51.20 mg/kg,有73.17%的样点土壤Cu含量超过广东省土壤自然背景值;有16.63%的样点Cu含量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筛选值(GB 15618—2018),且均为菜地土壤。不同种类农产品Cu含量和迁移系数平均值均表现为水果类>叶菜类>茄果类,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利用方式土壤Cu含量、污染指数、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平均值均为菜地最高。研究区域菜地土壤Cu污染最为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接种量对餐厨垃圾高温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不同接种量对餐厨垃圾高温厌氧消化的影响,探求餐厨垃圾高温厌氧消化的最佳接种量。在55℃条件下,比较6种不同接种量对餐厨垃圾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中pH、总磷浓度、VFA浓度、产气量及餐厨垃圾TS、VS去除效果和消化液CODCr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接种物不仅可以提高消化系统的缓冲能力,而且缩短系统产甲烷细菌的积累周期,有利于产气高峰提前,同时对餐厨垃圾的降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在消化物总量600 g条件下,480 g餐厨垃圾接种120 g接种物(TS比为9.47)产气效果最佳,整个过程累积产气量为9359 mL,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此外,餐厨垃圾TS、VS去除率和消化液CODCr去除率也达到最佳效果,去除率依次为60%、70%和39.67%,但是CODCr去除率与CK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