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建立一种简捷、快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肌肉组织中庆大霉素的残留.样品经50%三氯乙酸沉淀蛋白,上清液过MCX固相萃取小柱,洗脱液氮气吹干,经FMOC-Cl柱前衍生化,正己烷脱脂,用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260nm,发射波长315nm.该法对牛肌肉组织中庆大霉素的检测限(LOD)为25μg·g-1,定量限(LOQ)为50μg·g-1,在50、100、500μg·g-1添加水平回收率为80.4%~82.8%,批内变异系数为3.4%~6.8%.批间变异系数为5.5%~8.1%.本方法可对牛肉样品中庆大霉素残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青蒿素(Artemisinin)不仅是抗疟有效成分,而且还可用于其他原虫疾病的治疗,如抗血吸虫、弓形虫的感染,还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抗体免疫功能和抗感染功能。青蒿素呈针状结晶,几乎不溶于水,且在光、氧的作用下易氧化、变质,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蒿素的临床使用。环糊精是由6-12个葡萄糖基构成的环状化合物,具有亲水的外围和疏水的内腔,可与多种物质形成包合物而改变物质的理化性质,将青蒿素制成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包合物可以提高其水溶性从而改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崔一芳  郑敏  丁双阳  朱奎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2):2666-2674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类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可以产生芽孢抵抗不良环境,并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和多种食物中。致病性蜡样芽孢杆菌是常见的食源性条件致病菌之一,其引发的食物中毒主要是由其产生的毒素导致的。致吐毒素cereulide是致病性蜡样芽孢杆菌产生的重要毒素之一,是一种小分子亲脂性十二环肽,结构性质十分稳定。Cereulide能够引起恶心、呕吐等轻微的食物中毒症状,也可导致如肝性脑病、急性肝脏衰竭等严重致死的疾病。当前对于cereulide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局限于其刺激传入迷走神经引起呕吐症状,以及作为钾离子载体,诱导线粒体膜电位丧失,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而对于其导致的严重肝脏和脑部病变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仍十分不足。Cereulide是由cereulide合成酶基因簇(ces)编码,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synthetase, NRPS)系统控制合成的。Cereulide由两个羟基酸和两个氨基酸残基[-D-HIC-D-Ala-L-HIV-L-Val-]经3次迭代组成三聚体缩酚酞,其结构特殊并有很强的代表性,但因NRPS合成系统的灵活性会产生许多变体,因此cereulide的毒性与其生物合成过程息息相关。文章在现有文献报道和研究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cereulide的生物合成机理:首先,cereulide合成基因簇的CesA和CesB结构域分别识别D-α-酮羧酸、L-丙氨酸、L-α-酮异戊酸和L-缬氨酸,通过共价结合形成cereulide的主要合成单元二肽;其次,依照上述过程重复合成四肽;再通过重复反应合成第二个四肽,两个四肽通过酯化形成八肽;再次重复上述反应,形成三元络合的产物肽;最后,由于ces-NRPS的硫酯酶结构域活性中心表面结构阻止外部水分子进入,并诱导内部亲核攻击反应,最终释放出环状cereulide。目前,由产cereulide的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风险被低估。并且,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部分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中混有产cereulide的蜡样芽孢杆菌菌株。因此,产cereulide蜡样芽孢杆菌的存在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均构成了潜在风险。文章综述了cereulide的毒性作用及机制,为进一步研发cereulide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总结并提出了cereulide的生物合成机理,强调了催化酮酸形成酯的酮还原酶域(KR),及形成重复单元和环肽的硫酯酶域(TE)在其合成中的重要作用,为阐明类似结构的非核糖体肽合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拓宽青蒿素在动物中的应用,扬州大学兽医学院临床兽医实验室制备了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核磁共振氢谱(^1 HNMR)技术对该包合物的表征进行了鉴定。XRD谱图中包合物特征峰的变化和^1 HNMR中包合物的青蒿素质子的化学位移移向高场,确认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应用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预防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青蒿素抗球虫指数均低于160,说明其防治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5.
以巯基丙酸作为稳定剂合成水溶性cdTe量子点,并观测不同浓度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紫外一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图均说明已成功制备水溶性CdTe量子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存活率与水溶性CdTe量子点的浓度存在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即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显著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肌肉中庆大霉素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建立一种简捷、快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肌肉组织中庆大霉素的残留.样品经50%三氯乙酸沉淀蛋白,上清液过MCX固相萃取小柱,洗脱液氮气吹干,经FMOC-Cl柱前衍生化,正己烷脱脂,用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260nm,发射波长315nm.该法对牛肌肉组织中庆大霉素的检测限(LOD)为25μg·g-1,定量限(LOQ)为50μg·g-1,在50、100、500μg·g-1添加水平回收率为80.4%~82.8%,批内变异系数为3.4%~6.8%.批间变异系数为5.5%~8.1%.本方法可对牛肉样品中庆大霉素残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细菌性感染疾病对人类和畜禽健康均造成巨大的威胁,病原菌耐药性和不明机制病原菌感染是抗菌药物研发的主要阻力.高效、新型抗菌药物仍将是治疗多重耐药菌和未知病原菌感染的最有效策略.宿主导向抗菌药物(host-acting antibacterial drugs,HADs)的发现与开发是抗菌感染领域新药研发的新趋势和热点,可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环境下鸡蛋外壳携带蜡样芽孢杆菌的情况和分离菌株的基本特征。【方法】从养殖场和超市各采集9种新鲜鸡蛋,对鸡蛋表面携带的蜡样芽孢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基因分型、毒力基因筛查和耐药性分析。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全基因组测序后进行菌种鉴定并确定基因分型、筛选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同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株对头孢曲松、红霉素、万古霉素等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经MALDI-TOF MS初步鉴定和基因组菌种鉴定,确定从养殖场3种未经清洁加工的鲜蛋中分离出的6个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其序列分型(ST)较为多样,其中有2株新的ST型。在毒力基因筛查方面,6株蜡样芽孢杆菌均检出了非溶血型肠毒素nheB基因、腹泻型毒力因子hlyⅡ基因和侵袭免疫系统的inhA基因;nheA和nheC基因携带率为83.3%,编码溶血型肠毒素HBL的hblA、hblC和hblD基因携带率均为66.7%;cytK和hlyⅢ基因携带率分别为33.3%和50.0%;肠毒素基因BceT、entFM和致吐毒素基因ces均未检出。耐药性方面,6株菌...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能同时提取净化鸡肌肉组织中多残留的前处理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检测的方法。样品经McIlvaine缓冲液、McIlvaine缓冲液-甲醇混合液提取后,过Oasis HLB固相萃取柱,5%甲醇(φ)淋洗,甲醇洗脱,40℃氮气吹干,磷酸-三乙胺缓冲液/乙腈复溶。样品四环素类药物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365 nm,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280 nm,发射波长为480 nm。结果显示:鸡肌肉组织中4种四环素类药物OTC、TC的检测限是5μg/kg,CTC、DOXY的检测限是16μg/kg,回收率范围60.6%~89.1%,变异系数范围1.9%~14.3%;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检测限均为2μg/kg,回收率范围77.5%~86.3%,变异系数范围2.8%~7.4%。说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适应性强,适用于鸡肌肉组织中上述4种四环素类药物和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一次性检出。  相似文献   
10.
青蒿素是我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于1971年从菊科植物黄蒿叶中提取分离到的一种含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化物,其分子式为C15H22O5。国内外大量理化实验、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表明,青蒿素不仅是抗疟有效成分,而且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中也有诱人的前景,但其水溶性差,几乎不溶于水,且在光、氧的作用下易氧化、变质,影响了青蒿素在临床上的使用。环糊精是由6~12个葡萄糖基构成的环状化合物,具有亲水的外围和疏水的内腔,可与多种物质形成包合物而改变物质的理化性质,现将青蒿素制成β-环糊精(β-CD)包合物,以期提高其水溶性,从而改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