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施钾量对晋南旱地冬小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8—2010年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晋南雨养区冬小麦生育期光合生理特性、产量构成和钾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可显著促进旱地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作用,提高生育期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降低脯氨酸(Pro)质量分数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进而显著增加产量。但施钾量(K2O)在75~225kg/hm2范围内时,小麦旗叶光合生理指标及产量均无显著变化。钾肥利用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以施钾(K2O)75kg/hm2最高。综合考虑光合生理特性、产量及钾素利用率,当地旱作冬小麦施钾量以75kg/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
施氮量对晋南旱地冬小麦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2008—2010年2个年度的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晋南雨养区小麦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旱作小麦干物质积累主要发生在返青期后,占最大积累量的80%以上;苗期和返青至抽穗期是冬小麦氮素吸收累积的2个高峰期,分别占最大累积量的20%~38%和44%~56%;在施氮0~180 kg/hm2范围内,花前和花后干物质累积量以及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施氮量超过180 kg/hm2时,成熟期生物量及氮素积累量则不再显著增加;施氮量对干物质转移效率和贡献率影响不明显;籽粒氮素累积主要来自于茎叶向籽粒的转移(占到籽粒氮素累积量的82%~98%),只有少部分氮素来自土壤吸收。  相似文献   
3.
矿区塌陷复垦地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复垦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复垦区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有一定影响。在玉米整个生育时期,化肥(C)、化肥+有机肥(CM)和化肥+有机肥+菌肥(CMB)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2%~11%,10%~60%,9%~79%,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42%~53%,64%~76%,71%~80%,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38%,16%~32%,21%~47%;土壤酶活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以CM和CMB处理提高最大,与不施肥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油菜盆栽试验中施加不同浓度的尿素和三种不同的固氮菌剂,比较分析了油菜和土壤中氮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施加尿素为2g/kg的范围内,土壤和植物中的氮素会随着尿素施入量的增多而增多;并且从马铃薯增产菌剂中分离出来的固氮菌比从生根旺菌肥和玉米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分离出来的菌肥在施氮量适中的情况下固氮能力比较强。可为固氮菌肥的合理有效施用与氮肥的优化配比及探求作物高产优质的生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生物菌肥对采煤沉陷区复垦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的生物菌肥对晋城大张村采煤沉陷区复垦1年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菌肥施入量的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增强,且各处理显著高于对照(P0.05);生物菌肥施入量为20g/穴时,土壤脲酶活性最强,达到了0.57mg/g,且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P0.05);生物菌肥施入量为10g/穴时,土壤蔗糖酶活性最强,达到了58.83mg/g,且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生物菌肥对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的酶活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结果可为在采煤沉陷区合理有效的开展生物复垦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鸡粪菌剂对复垦土壤上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复垦土壤和油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化肥为基肥,将鸡粪、菌剂配施。试验结果表明:鸡粪和菌剂单独施用都能提高油菜的产量、品质和油菜的养分。但总体来说,在油菜产量的增加、品质的改善和养分的提高方面,鸡粪和菌剂按一定比例配比施用,效果更显著。其中,处理11油菜产量、还原糖含量、全氮、全钾达到最高,分别比CK增加183%,76.3%,66.1%,77.1%;硝酸盐含量最低,比CK降低64%;其他各项指标也明显高于CK。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