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保证农时、增产增收等优点。 一、水稻抛秧栽培的关键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实质就是采用钵体盘早育苗,经抛秧机或人工将秧苗抛向田间,靠秧苗上轻下重下落的惯力立苗。只要整地质量好,抛秧足够高,直立苗和倾斜苗就可达到80%以上,而平躺苗3~5天后也可自行直立。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稻飞虱迁入轨迹及虫源地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揭示广东省稻飞虱迁入路径和虫源地分布,为其精细化预测预报及源头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广东省清新县、广州番禺区2010、2011年稻飞虱虫情资料,利用HYSPLIT-4轨迹分析平台和图形处理软件GrADS进行稻飞虱迁入轨迹及虫源地分析。结果表明:稻飞虱发生初见日(迁入)及各高峰日当天、前1天、前2天观测到有降水,下沉气流和降水是迫使稻飞虱集中降落的主要原因;广东省早稻期间稻飞虱主要发生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低空急流、西南气流及偏南气流为稻飞虱迁入广东提供了运载气流,其稻飞虱迁入的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南部、海南省及两广南部;广东省晚稻期间稻飞虱主要发生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稻飞虱随偏北气流开始由北往南回迁,稻飞虱迁入的虫源地主要分布在湖南及江西等稻区。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农村供水管网进行有效布设和对供水管网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其能够快速预警响应和高效处置,基于网格P-中值模型建立了管网网格,并建立了服务的最优调度农村供水管网安全监控资源配置模型,分别给出了中介服务节点层模型和资源服务节点层模型的目标函数和条件约束,并采用粒子群算法给出了农村供水管网安全监控的信息资源调配模型求解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选种、晒种选择适应当地生长、在有效生育期不贪青、株高90~110cm、分蘖率高、秆强不倒、抗病性强、不早衰、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中晚熟品种,如龙粳19、垦稻18等。选种、晒种2d,以增强种子发芽活力,采用1.0∶1.1盐水漂种,清除不饱满的大半仁种子。再用清水洗净种子上的盐分。用提前晾晒好的清水加浸种药剂浸种72~96h,待水稻种子吸水量是种子重量的1/4时催芽。催芽前洗去种子表面的药液,再用温水对种子增温,使种子平均温度在25~28℃时装袋,温室催芽温度控制在25~28℃,催芽时间30~48h,待种子90%破胸、芽长0.8mm时,以厚度5cm摊平晾种,晾好的种子盖好并保持其湿度,低温炼芽。  相似文献   
5.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保证农时、增产增收等优点. 一、水稻抛秧栽培的关键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实质就是采用钵体盘早育苗,经抛秧机或人工将秧苗抛向田间,靠秧苗上轻下重下落的惯力立苗.只要整地质量好,抛秧足够高,直立苗和倾斜苗就可达到80%以上,而平躺苗3~5天后也可自行直立.水稻抛秧栽培的技术,一是要把好育苗关,培育适宜抛秧的矮壮秧苗;二是要把好抛秧关,提高抛秧的均匀度和直立苗的比重;三是要把好本田管理关,控制杂草和无效分蘖.  相似文献   
6.
地面气象因子对广东省稻飞虱危害的影响及其预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明确影响广东省稻飞虱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和关键时段,为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稻飞虱危害预测预警。采用相关分析法对广东省1992—2009年水稻稻飞虱发生面积率与同期地面气象因子进行研究,采用两段最小二乘法、曲线回归方法分别建立6、9月份广东省稻飞虱发生面积率长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稻飞虱发生的关键时段是6、9月份,关键因子是6月份温雨系数、大雨日数、平均风速<5 m/s的日数;9月份平均气温、平均风速<5 m/s的日数。稻飞虱发生等级模型预报准确率为83%,2010年发生等级预报结果正确,预报效果较好,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杜尧  马腾  肖骢  陈柳竹 《干旱区研究》2016,33(1):94-100
研究内陆干旱区盐湖相淤泥水化学特征,对于深入认识干旱区淤泥早期成岩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西北干旱区小柴旦盐湖相淤泥水为研究对象,分析淤泥水的化学特征,探讨其对早期成岩过程中水-岩相互作用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不同深度盐湖相淤泥水的各化学组分含量均普遍高于上覆湖水,淤泥水盐度的升高与近地表强烈的蒸发作用和湖滩析盐后再溶解作用有关。不同深度淤泥水的Na~+、K~+、Li~+和Cl~-含量变化范围较小,Mg~(2+)、Ca~(2+)、Sr~(2+)、SO_4~(2-)、I~-、TOC及TNb变动范围较大,Br~-和B~(3+)随深度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淤泥在早期成岩过程中即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水-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其主要过程包括:浅地表的强烈蒸发、蒸发岩矿物沉淀、阳离子交换、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下的脱硫酸过程、有机质降解等。  相似文献   
8.
水稻旱育栽培是稀植、超稀植、抛秧栽培和大棚育秧优点于一体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是用抛秧钵盘在大棚中育成全根带土、带营养钵和带蘖的壮秧,在按超稀植规格浅插秧,靠壮杆大穗和低位分蘖实现高产. 一、大棚育秧 (一)选种.要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及分蘖力中上等的偏穗重型品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