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火灾后的植被变化与火烧迹地面积是森林火灾反演的重要指标.以2020年3月28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乡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依据Sentinel-2卫星影像数据,采用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差分归一化燃烧比、迭代加权多元变化检测算法和追踪识别提取算法,分析该地区火灾前后的植被变化和受灾面积.结果 表明:实验检测的植被变化判别精度为91.95%;提取火烧迹地像元面积精度为90.77%,Kappa系数为0.87.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气候影响和快速城市化的发展,近年来暴雨洪水频发。利用1959-2016年鄂州最大日降水量数据,应用皮尔逊Ⅲ分布法计算鄂州市多年一遇的降雨量来确定鄂州20年一遇、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降雨量,通过分析鄂州梁子湖、鸭儿湖等中型湖泊在不同重现期其削峰和调蓄洪水作用,发现梁子湖对2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一遇洪水的调蓄水量分别为3.29、3.73和4.04亿m~3,调蓄水量分别占入湖水量的87%、83%和80%;上鸭儿湖对2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一遇洪水的调蓄水量分别为0.39、0.22和0.23亿m~3,调蓄水量分别占入湖水量的35%、32%和30%,对比鄂州市防洪排涝标准并讨论鄂州防洪对策。  相似文献   
3.
SWAT模型与水资源配置模型的耦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改进的SWAT模型多水源灌溉模块,将水资源配置模型的农业灌溉用水展布到改进后的SWAT模型中,实现二模型的松散式耦合。以天津为例,对SWAT模型进行参数调整和验证后,由耦合模型计算天津13个区(县)8种代表作物在水资源合理配置结果下的灌溉水量和相应的ET。耦合模型中的SWAT模型的灌溉水量接近配置模型结果,且ET的时空分布比较合理,耦合模型模拟精度较常规SWAT模型大幅提高,这种分布式水文模型与配置模型的耦合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为依据,从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根据山西省的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选取了水资源总量、产业需水量、分项用水量、生态供用水量4项指标构成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统计数据设置不同情境,以汾河、沁河、桑干河为典型,分析对比了典型年区域水生态的典型问题和生态供水配置。  相似文献   
5.
敦煌市水资源及节水型城市建设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地处西北干旱地区的敦煌 ,水无疑是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 ,它不仅是绿洲形成、发展和稳定的基础 ,而且决定着敦煌绿洲的环境状况和环境质量。本文通过对敦煌水资源特征分析 ,论述敦煌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向 ,对建设敦煌节水型城市进行初步探讨 ,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双向流道汇流角对灌水器水力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6组汇流角度下双向流道灌水器水力性能及抗堵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双向流道汇流角的增大,灌水器流量系数及流态指数均逐渐增大,当汇流角为45°、60°、90°、105°时,灌水器流态指数约为0.5,当汇流角为135°、165°时,灌水器流态指数大于0.7;灌水器双向流道存在主流区与旋涡区,随着汇流角的增大,流道内低速旋涡区范围明显减小,水流对冲消能作用减弱;流道内固体颗粒运动轨迹随流道结构变化明显。在汇流角小于90°时,颗粒更易进入旋涡区做涡团运动,且主要出现在靠近流道进水口的流道单元,灌水器发生流道堵塞的概率很大。水流汇流角度大于90°时,水流携沙能力增强,颗粒在流道内停留时间减小,流道抗堵能力增强。双向流道灌水器在汇流角为105°时,具有相对优异的水力性能和抗堵性能,灌水器流道设计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干旱是限制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提高灌区的干旱防治能力,使其更好的发挥其在节水、减灾方面的作用,以淠史杭灌区为研究区,通过划分水资源配置子单元和设置调蓄节点,采用公平性最优和供水缺水率最小作为目标函数,总量控制、供水能力、分质供水等作为约束条件,采用基于精英策略的非支配遗传改进算法求解,构建区域General Water Allocation and Simulation Model(GWAS)模型;以2022年为现状基准年,与2023规划年组合,分为连续干旱与不连续干旱两大类,基于灌区水资源“应急干旱三次平衡”调控思想,分析灌区水资源在不同干旱情景下缺水的基础上,展开水资源抗旱配置研究,推演分析不同抗旱方案下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结果表明:连续干旱年中,灌区2023规划年在情景Ⅰ(P=90%)、情景Ⅱ(P=80%)来水频率下,各乡镇配置单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情况,区域总缺水率分别为35.1%、20.8%;不连续干旱年中,2023规划年在情景Ⅲ(P=50%)来水频率下,模型基准配置水量基本可以满足区域各乡镇水量需求,区域总缺水率为5.9%。经不同抗旱方案尾部泵站补水、调整作...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要控制、控制什么、怎样控制"是实行水资源开发利用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我国推进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战略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首先揭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其次,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的三大基础理论,即流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分行业耗用水原理以及适应性管理理论,分别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提供宏观边界条件、核心驱动力和动态实施依据;再次,提出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一核制约、双向协调、三层嵌套"的基本模式;最后,绘制了不同来水频率条件下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曲线,识别了缺水期和丰水期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的起点和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