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49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35篇
  31篇
综合类   283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337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农机工业的发展一直都较为迅速,上世纪90年代,位列全国第4位。随后,总体上虽呈下降徘徊趋势,但仍然是该省机械制造业中仅次于汽车、工程机械的第三大行业,为推动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及农村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该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上接 2 0 0 3年第 8期 3页 )2 5 为什么在草原灭鼠治虫和毒害草防治上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以及导致二次中毒的农药 ?草原上使用剧毒、高残留以及导致二次中毒的农药 ,不仅会污染草场 ,造成牲畜吃了有毒有害牧草后 ,有毒物残留体内 ,严重时可造成牲畜死亡。如人吃了有残毒的畜产品 ,严重时 ,就可阻碍肝细胞活动 ,人体代谢发生故障 ,危害健康 ,所以在使用药物防治时一定要使用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所指定的非剧毒、非高残留以及不会导致二次中毒的农药。2 6 什么部门负责草原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对违反草原法…  相似文献   
3.
4.
5.
6.
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血清型引起的,可引起鸡胚胎死亡,或雏鸡和幼鸡死亡率很高的败血症,以及脐带炎、关节炎、眼球炎、出败性肠炎及大肠杆菌性肉芽等多种病型的疫病,是危害养禽业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近年来由于养禽业的快速发展,该病在一些鸡场中严重发生,带来的损失愈显突出。西藏农牧学院牧医系实习牧场矮小鸡,相继发生以下痢、呼吸困难和眼球炎为特征的疾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病鸡精神萎顿,腹泻,粪便呈灰色或灰黄色,少数为黄棕色;脚软,战立不稳,走路摇摆,爪部皮肤干缩;多数出现呼吸困难,有罗音;部分在昏迷状态中死亡,有的死…  相似文献   
7.
乳酸性酸中毒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酸性酸中毒,是牛、羊等反刍动物多发性的代谢疾病,本病是由于突发过食谷物或不为牛、羊所习惯的易于发酵的各种碳水化合物类饲料,在瘤胃内迅速产生大量乳酸,使渗透力增强,出现前胃障碍。临床上以发病快、症状重、病程短、死亡率高等为特征。为了减少今后此病的发生,在此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治疗和预防措施等加以整理,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岗巴羊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4.00±1.00)kg的20~30日龄岗巴羊90只,随机分为放牧组(Ⅰ组)、半舍饲组(Ⅱ组)和舍饲组(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Ⅰ组采取放牧养殖模式,Ⅱ组采取白天放牧傍晚补饲养殖模式,Ⅲ组采取舍饲养殖模式。结果表明,(1)试验的24周内,Ⅲ组和Ⅱ组试验羊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的3个阶段,试验Ⅲ组和Ⅱ组体尺增量均大于试验Ⅰ组,除前8周、24周试验Ⅲ组体长增量外,其他体尺增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2)试验Ⅰ组A阶段(1~8周)、B阶段(9~16周)体重增量显著大于C阶段(17~24周)(P<0.05)。试验Ⅰ组A阶段体高和体长增量显著大于B阶段(P<0.05),B阶段体高和体长增量显著大于C阶段(P<0.05)|试验Ⅰ组A阶段胸围和管围增量显著大于B和C阶段(P<0.05)。试验Ⅱ组A阶段体尺增量显著大于B和C阶段(P<0.05)。试验Ⅲ组A阶段体高和体长增量显著大于B阶段(P<0.05),B阶段体高和体长增量显著大于C阶段(P<0.05)|试验Ⅲ组A阶段胸围和管围增量显著大于B和C阶段(P<0.05)。由此可见,舍饲、半舍饲养殖可显著提高岗巴羊生长性能|舍饲、半舍饲养殖在试验的3个阶段岗巴羊增重较为均衡|20~30日龄岗巴羊的骨骼系统发育很有规律性,总体前快后慢,体尺增量曲线出现捺笔画“”型曲线。 [关键词]养殖模式|岗巴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机维修营销市场管理是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农机化过程中,沙湾县农机局把职业技能鉴定与农机维修网点技术检验安全检查等工作结合起来,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从养殖发病洛氏鱥中分离出1株病毒,经人工感染试验、电镜观察、核酸基因组SDS-PAGE电泳、RT-PCR检测确认为呼肠孤病毒。人工感染发病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同;病毒感染可使鲤鱼上皮瘤细胞(EPC)产生典型细胞病变效应,收集细胞上清,负染后电镜下可观察到大小均一,直径约70nm,近球形,无囊膜结构的病毒粒子,初步判断为呼肠孤病毒;病毒基因组SDS-PAGE结果表明,病毒基因组由11个分段的RNA核酸片段组成,为典型的水生呼肠孤病毒核酸带型。病毒基因组S10节段RT-PCR结果表明,有特异性条带,其与GenBank中登录的呼肠孤病毒S10节段(JN206665.1)序列同源性为91%,该分离株应为呼肠孤病毒,本研究首次在洛氏鱥鱼内分离到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