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施肥是人工培育植物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施肥方式,能够对花卉生长以及品质形成有效保障,这是种植人员一直极为关注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以虎头兰为例,就施用钾与氮肥对虎头兰生育以及花卉品质、养分含量的影响展开深度探究,旨在优化虎头兰施肥方式,提高种植户整体经济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加工厂,现有正使用的破碎机主要为鄂式破碎机,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但功能单一,在现在工业化发展的浪潮中终究会淘汰,对此我们推想出一种在破碎机基础上还可以拥有搅拌功能的机器。  相似文献   
3.
玉米秸秆与木本泥炭施加到土壤中不仅能稳定土壤有机碳库,保持土壤养分,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但玉米秸秆与木本泥炭性质不同,其对土壤改良的效果不同。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还田量在12 000 kg/hm2条件下,玉米秸秆与木本泥炭对黑土的改良效果,共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不施加任何有机物料的对照组(ck),0~20 cm土层混施木本泥炭组(D)、0~20 cm土层混施秸秆组(CS)。结果表明:土壤施用木本泥炭与秸秆改善了土壤紧实度,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增加了腐殖质各组分的含碳量,使土壤腐殖化程度增加,胡敏酸(HA)分子趋于简单化;施加秸秆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含量,HA分子结构更简单;土壤施用木本泥炭能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土壤腐殖化程度更高。以上结果表明,黑土施用木本泥炭和玉米秸秆对玉米产量、土壤腐殖化程度影响不同,结合田间实际情况,木本泥炭对增加玉米产量及提高土壤腐殖化程度效果显著,但玉米秸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活性组分含量,使HA分子结构更简单。  相似文献   
4.
对安徽省黄山市天然榧树Torreya grandis群体内种子表型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变异进行分析研究,为优良榧树种质资源收集、品种选育及榧树遗传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①种蒲质量、种蒲横径、种蒲纵径、种核横径、种核纵径、种核质量、种形指数、核形指数和出核率的变幅分别为5.24~12.23 g,1.963~3.018 cm,2.255~3.685 cm,1.438~2.270 cm,2.009~3.208 cm,2.30~5.19 g,0.695~0.902,0.555~0.823,34.80%~66.49%;②营养成分粗脂肪、淀粉和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变幅分别为232.96~425.54 g·kg-1,59.95~114.40 g·kg-1和153.22~231.85 g·kg-1;矿质元素磷、钾、钙、镁、铜、锌、锰和镉的变幅分别为0.81~2.29 g·kg-1,23.90~53.72 g·kg-1,80.18~224.38 mg·kg-1,765.84~798.57 mg·kg-1,8.10~31.60 mg·kg-1,40.43~128.00 mg·kg-1,1.45~23.32 mg·kg-1,0.01~0.11 mg·kg-1;多数单株样品砷和铅呈现未检出状态;③种蒲质量、种蒲横径、种蒲纵径、种核横径、种核纵径及种核质量两两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蒲和种核的形状与质量的关系无规律;种蒲质量与种形指数、种核质量与核形指数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种核质量与种形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出核率与种蒲横径、种蒲纵径、种核横径、种核纵径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种核指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种形指数无显著的相关关系;3种营养成分质量分数之间不存在任何的相关关系,除粗脂肪与种核质量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外(P<0.05),营养成分与种子表型性状及矿质元素间不存在相关关系。钾与镁、铜与磷、铜与锰的质量分数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锰的质量分数与种形指数和核形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大球盖菇-水稻轮作年限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在南方丘陵区选取种植一季水稻(CK)、大球盖菇-水稻轮作年限为2年(R2)、5年(R5)及10年(R10)的田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稻产量、土壤pH和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团聚体组分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CK相比,R5及R10处理使水稻产量分别显著增加了9.0%与12.3%(P<0.05),而R2处理则无显著影响。大球盖菇-水稻轮作可缓解土壤酸化(pH比CK提高0.26~0.43个单位),同时,R2、R5和R10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比CK增加42.25%~137.67%、22.46%~95.13%和63.38%~79.70%;与CK相比,大球盖菇-水稻轮作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大团聚体(>0.25 mm)比例和平均重量直径(MWD),且随轮作年限延长而增加,其中R2、R5和R10处理的大团聚体(>0.25 mm)比例分别比CK增加5.45%~23.2%,MWD增加24.28%~86.55%;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MWD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大球盖菇-水稻轮作可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增加水稻产量,因此,该模式可以为南方丘陵区稻田的种植模式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作物秸秆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厘清农作物秸秆的时空变化特征,对秸秆资源高效利用和国家种植结构调整的宏观决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基于国家统计年鉴资料,整理了我国近20年(1999—2018)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作物产量及草谷比,分析了农作物播种面积和秸秆资源量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秸秆量占全国秸秆资源总量的82.3%~88.3%,而谷子、油料作物、经济作物等其它作物的秸秆资源占比11.7%~17.7%。不同秸秆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差异较大,水稻、小麦和大豆秸秆资源分别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华北和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地区。近20年来水稻播种面积占比基本稳定在25%左右;小麦播种面积从1999年的23.1%降低到2018年的18.7%,但玉米播种面积从1999年的20.8%增加到2018年的32.5%。水稻、玉米和大豆的秸秆资源量主要受播种面积的影响,但小麦秸秆资源量变化受其影响较小。因此,在优化秸秆资源高效利用时,应该充分考虑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结构调整与秸秆资源利用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7.
本作品设计了一款新型的智能鱼缸,这款新型鱼缸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当今市面上的传统鱼缸以及智能鱼缸,在对人们家庭式观赏鱼养殖的过程中虽然提供了便利,但是同样的也造成了水电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传统式鱼缸往往因为一些温度、氧浓度的问题造成很多鱼类的死亡,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这款永不换水不耗电的新智能鱼缸,可以实现人们对家庭观赏鱼类养殖过程中的所有要求,基本不需要人为操作,将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更加便捷地服务大众。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针对园林花卉的种植技术与设计方式进行研究分析,首先介绍了园林花卉种植技术,其次分析了具体的设计方式,主要目的是提高园林花卉种植与设计的质量,促进园林花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