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农作物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金优桂99是湖南省常德市农科所用金23A与桂99配组而成的优质杂交组合,其米质综合指标达到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是安徽省东部地区重点发展的优质米组合。该组合制种产量高,夏制平均单产4.0t/hm2,最高单产达4.5t/hm2。现将金优桂99在我区高产制...  相似文献   
2.
南方低山丘陵区稻田氮磷排放的尺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典型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稻种植区浙江省永康市姚塘村,选取封闭性较好且逐级嵌套的5个尺度,于2013年7月-10月水稻生育期监测各尺度试区进出口水量,并采集排水水样进行氮磷浓度化验以研究稻田氮磷排放负荷随不同尺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稻田氮、磷素排放负荷随着尺度的增大先增加而后降低,即存在尺度效应。总氮、总磷、铵态氮、硝态氮的排放负荷从田间尺度到支沟尺度分别下降了70.8%、69.4%、46.7%、79.1%。氮磷排放负荷产生尺度效应的原因是排水的重复利用及氮磷在向下游迁移过程中在各级排水沟或塘堰中被净化。因此,对于农田氮磷排放对下游水体污染的评价应考虑其尺度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天气预报的漳河灌区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报方法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提出适合湖北省漳河灌区的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报方法,以FAO56-Penman-Monteith公式采用历史气象数据计算出的值为基准,利用天气预报数据,比较Hargreaves-Samani(HS)法、逐日均值修正法及该文改进的逐日均值修正法在该灌区钟祥站点的预报精度,并评价各方法适用性.结果表明:利用这3种方法进行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报时,1~7 d预见期平均绝对误差均值分别为0.75、0.80、0.76 mm/d,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0、1.07、1.05 mm/d,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80、0.80.1 d预见期最优预报方法为改进逐日均值修正法,2~7 d预见期的最优方法均为HS法.总体而言,预报精度最好的为HS法、改进逐日均值修正法次之、逐日均值修正法最差.对于漳河灌区,建议采用HS法进行预报,可为灌溉预报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
滁州市地处安徽的东部 ,是全国重要粮油产区 ,近20年来 ,我市种子部门在围绕当地粮油种子生产供应上做了不少工作 ,为滁州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尤其是与当前即将加入WTO和《种子法》的实施 ,以及本地品种结构调整的形势很不相适应。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现就我市水稻种子工作提出一些看法 ,与同行们进行商榷。一、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1.优质、高产 (稳产 )与效益的关系我们抓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推广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认为主要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增加他们的收入。当前普遍存在优质品种产量要低于生产上应…  相似文献   
5.
探明稻田生态系统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组分特征对于提高稻田水分利用效率、实现农业节水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EC)系统对长江中下游典型双季稻田水碳通量进行了连续2 a(2017 -2018年)的观测,使用潜在水分利用效率(Underlying Water Use Efficiency,uWUE)法将稻田ET分解为植株蒸腾(Transpiration,T)和棵间蒸发(Evaporation,E),揭示了稻田生态系统ET及其组分的季节变化特征,并使用小型蒸渗仪/涡度相关(Micro-lysimeter/Eddy Covariance, ML/EC)法观测结果对uWUE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早晚稻植株蒸腾占蒸散发的比例(T/ET)均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水稻生育期T/ET在0.49~0.62之间,其中早稻季T/ET明显低于晚稻季。通过比较uWUE法和ML/EC法两种ET组分分解方法发现,uWUE法与ML/EC法估算T/ET差异主要在水稻生长前期和阴天;在其他时期,uWUE法和ML/EC法估算的T/ET显著线性相关(R2=0.852,P<0.01),表明uWUE法可以较好地模拟稻田ET组分。以上研究成果可为uWUE法在稻田生态系统的应用以及长江中下游稻田节水灌溉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流域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位于鄱阳湖流域的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针对早、晚稻开展了水稻水分生产函数试验,比较分析了几种常用的阶段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在鄱阳湖流域针对早、晚稻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无论早稻还是晚稻,Jensen模型均为适宜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阶段划分长短对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参数变化规律的影响,即一定条件下某一阶段过长而引起的受旱时间延长会导致该阶段对缺水更敏感,证明相对等时间长划分阶段的重要性。给出了适合鄱阳湖流域早、晚稻Jensen模型参数及Jensen模型敏感指数累积函数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7.
中国不同水稻生长环境下ORYZA(v3)模型参数全局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水稻种植分布广、气候跨度大,水稻生长环境差异较大。ORYZA(v3)模型被广泛用于水稻生长模拟,但不同环境下该模型参数敏感性的时空特征尚不清楚。该研究选取了位于中国16个水稻种植亚区的18个典型站点,分别采用EFAST(Extended Fourier Amplitude Sensitivity Test)方法对模型中16个作物参数进行30 a(1986-2015年)全局敏感性分析,分析了参数敏感性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模型参数敏感性在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稻作制度、以及不同站点之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在高海拔或具有特殊气候类型的地区的参数敏感性明显异于其他地区;模型中叶面积相对生长速率最大值(RGRLMX)、颖花生长系数(SPGF)和最大单粒重(WGRMX)的敏感性受环境的影响最大;各参数的敏感性与日均最低气温、日均最高气温、积温具有显著相关性,但由于海拔、纬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模型参数敏感性在空间上不随纬度或海拔的变化呈现单一的变化趋势;RGRLMX在大理、牡丹江等站点出现单参数极度敏感的现象,揭示了模型的结构可能存在一定缺陷,在容易受低温冷害影响的地区应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