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桑树新品种农桑12号农桑14号的育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人工有性杂交,单株选择,系统选择,区试鉴定,育成中熟桑树新品种农桑12号、农桑14号,与对照荷叶白相比,公顷桑叶产量高37.86%和41.36%,万头蚕产茧层量高8.38%和16.37%,区试鉴定结果公顷桑产叶量高46.44%和50.14%,万头蚕产茧层量高18.15%和19.56%,抗桑黄化型萎缩病和黑枯型细菌病力强,抗桑蓟马、红蜘蛛、桑粉虱能力强,生长势旺.可用扦插繁殖,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3.
小蚕一日二回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永康 《蚕桑通报》1995,26(2):44-46
小蚕一日二回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湖州城区农技站沈永康养蚕生产是一项劳力密集型产业、劳动强度较大,又是手工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的生产,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劳力逐步转移,广大蚕农迫切要求有一种适合当前农村经济形势的比较简化的养蚕技...  相似文献   
4.
沈永康 《蚕桑通报》1994,25(1):51-52
桑黄化型萎缩病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面广、危害严重,湖州市70年代初开始到80年代初暴发成灾,据1983年冬季调查,全市有20余个乡镇发生桑黄化型萎缩病危害,病区范围达5.78万亩,特别是太湖沿岸发病严重,漾西乡1983年冬季调查该乡3714亩专业桑地中有2733亩发生不同程度的桑黄化型萎缩病,发病桑地面积占桑地总面积的73.58%,其中太湖沿岸的胡溇、宋溇、乔溇、汤溇、新浦五个村1136.1亩专业桑地,平均株发病率高达49.2%.  相似文献   
5.
藤稔葡萄品种,是日本园艺家用先锋作父本,井川682作母本进行杂交选育出来的大果丰产品种。藤稔葡萄与巨峰比较,优点是果粒比较大,座果率比较高,产量比较稳。果实风味与果实成熟期同巨峰相似。然而我们对奉化市莼湖沿海一带一些乡镇的藤稔葡萄种植户调查,其产量和果粒大小一般都没有明显超过巨峰品种。究其原因,主要是技术管理上未能做到因种种植。现根据该地区的种植情况及藤稔葡萄的特性,在栽培技术方面提出几个注意点:1.培育健壮树苗藤稔葡萄生长势较弱,不及巨峰的生长势,因此,移栽的树苗在定植当年就要培育出较理想的树相,必须加强定植后的田间管理促进生长,使枝蔓强壮有力,这是  相似文献   
6.
不同桑树种质资源对桑黄化型萎缩病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桑树的主要病害,我国各蚕区均有发生。对该病的防治目前主要采取挖除病株,栽植抗病品种和消灭媒介昆虫等的综合防治措施,其中栽植抗病良种是最经济而有效的。为此,作者于“七五”期间对我所保存的较优良的桑树种质资源进行了桑黄化型萎缩病的抗病性鉴定,以明确各种质资源的抗病能力,提供生产上选择抗病良种及育种上选择亲本提供依据。本鉴定于1986~1991年在桑黄化型萎缩病发生的重病区—湖州市洋西乡汤楼村进行,供鉴材料156份,于1986年春栽植,每份材料栽植10~20株,亩栽桑1000株,在管理  相似文献   
7.
桑黄化型萎缩病是危害桑树的严重病害之一,对蚕桑生产威胁极大。该病发病初期,枝条顶端桑叶变小,叶脉变细,稍向背面卷曲,叶黄化,随着病势加重,腋芽萌发,生长一些细小侧枝,侧枝节间特短,老叶黄化脱落成帚状;发病往往先由一根枝条蔓延到一根支干,乃至全株发病,病株一经夏伐,往往直接长出猫耳状的小叶,细枝丛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变自由度机构设计中存在以拓扑综合为主、系统研究机构设计过程不充分、创新程度不高等问题,引入进化理论完成变自由度机构的设计。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建立"源"树图模型;然后,利用进化计算扩展机构的形式得到欠驱机构的树图模型;最后,将树图模型转换为机构运动简图,通过筛选评价得到满足要求的变自由度机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变自由度机构设计原型系统,该系统包含需求分析、进化计算、评价筛选、设计知识库4个模块,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机混合智能设计。以采摘机传动机构设计为例,验证了该原型系统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雄性杂种专养雄蚕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蚕和雌蚕相比,具有食桑少,叶丝转化率、茧层率、出丝率高,丝质优等特点。因此,专养雄蚕对21世纪我国蚕丝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96年春,浙江省农科院引进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8和S14,并开展转育改良和选配雄性杂种(或雄蚕杂交组合)等研究,陆续选配出一批雄性杂种,雄蚕率均在99%以上,供专养雄蚕试用[1,2]。自1997年春开始,我们应用该院选配的家蚕雄性杂种,在浙江省湖州市农村率先开展专养雄蚕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1 材料与方法11 1997年春蚕期雄性杂种春晓×S8和54…  相似文献   
10.
织里是湖州市郊区重点蚕区之一,栽桑养蚕是主要副业,蚕桑生产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1985年蚕种饲养量、蚕茧总产量和茧款收入二项指标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但蚕病有增多趋势,单产下降.大家认为秋蚕的特点是采叶多、蚕种多、桑虫多、蚕病多、产量低,围绕这一情况,我们对1985年的蚕病作了一些调查,将情况整理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