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机械直播定位施肥对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缓释肥100%撤施、缓释肥100%机施、缓释肥80%机施、习惯施肥和无氮处理,研究了机械定位施肥节氮精量穴直播水稻的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中后期缓释肥100%机施处理和80%机施处理的单穴植株地上部干重、水稻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a+b的含量、水稻倒一叶和倒二叶叶绿素SPAD值高于习惯施肥处理.缓释肥100%机施处理和80%机施处理较习惯施肥分别增产9.50%和8.20%.缓释肥机械定位施用比习惯施肥极显著提高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同等用肥量条件下提高3.84 kg/kg.  相似文献   
2.
机械旱直播播种密度对水稻群体光合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整2BD-10型水稻精量穴直播机自带播种挡位,设置D14、D16和D18 3个播种密度处理进行旱直播,考察水稻(Oryza sativa L.)群体光合和产量形成的规律.结果表明,D16实际产量达到10 345kg/hm2,分别较D14和D18的产量提高4.7%和13.9%;D14和D16的茎鞘物质输出率(EPMSS)分别比D18的低30.1%和33.2%,茎鞘物质转换率(TPMSS)分别比D18的低65.9%和53.4%;齐穗以前,D18顶叶保持较高的叶绿素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但叶面积指数(LAI)和有效穗数显著低于D14和D16的,自孕稳期至收获期D14的LAI均保持7.0以上,群体透光度较差;与D14和D18比较,采用D16播种密度进行机械旱直播,水稻群体可获得足够的有效穗数,有利于光合物质积累,田间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阐述了加强农机标准化工作的意义,指出了湖北省农机标准化工作存在的标准落后和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进一步明确标准化建设目标,以及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标准化推广体系,加大农业标准的实施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标准的结构和相关因素,分析了农机作业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实施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标准化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氮肥运筹对机械栽植早稻两优287根系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氮肥运筹对早稻两优287机械栽植产量形成的作用机制,在总施氮量(纯氮)为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分别为7∶3∶0(N1)、6∶3∶1 (N2)、5∶3∶2(N3)、4∶3∶3 (N4)和3∶3∶4(N5)5个氮肥运筹模式,分析水稻根系形态与伤流量、叶绿素、茎鞘干物质转运和产量构成因素等状况.结果表明,①各处理间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均以N3最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以N5最低,与其他处理间差异也均达显著水平.②随着氮肥的后移,水稻总根长和根比表面积呈降低趋势,根数和根干重以N3最大,其根系伤流量也最大.③N5水稻叶片SPAD值灌浆期和收获期相对较高,出现贪青现象.④N3和N4的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茎鞘物质转换率较低,叶片干物质输出率为负值.从而得知,早稻两优287机械栽植,在基肥、分蘖肥、穗肥中氮比例为5∶3∶2时有利于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形成有效利用养分的根系特征、促进叶片光合能力的发挥,最终取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游爱兵 《湖南农机》2011,(11):19+2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并详细介绍了工厂化育苗技术,以期能够为机插秧更多地应用于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赤霉素喷施量及时期对水稻穗层整齐度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明叶面肥(赤霉素与磷酸二氢钾混合液)中不同赤霉素(GA3)剂量和喷施时期对水稻花期低温的调控效果,以遭受低温危害的中稻迟熟品种杂交稻培两优537和常规稻鄂中5号为材料,在叶面喷施3 kg/hm2磷酸二氢钾的基础上,按每公顷添加0.0(A0)、7.5 (A1)、15.0(A2)、22.5(A3)、30.0(A4)、3...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早稻秋种产量形成特性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早稻适合湖北省秋种(翻秋)的品种特性,选择12个早稻品种,并以2个晚稻品种作为对照,考察早稻秋种齐穗期、产量构成及其与早稻自身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7月8日以前播种应选用两优287和金优402;7月8~18日播种应选用金早47或两优287;7月23日及以后不宜再进行早稻翻秋种植.荣优9号、湘早籼24以及晚稻五丰优T025在预设的播期产量均较低,不宜作为湖北省抗灾补救品种.早稻正常生育期与秋种产量呈负相关.播期越早应选择穗粒数较多、分蘖能力较强的品种,反之选择穗粒数较少的品种.早稻秋种应优先选择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同时还应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促进水稻后期灌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