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方法对番茄干粉中番茄红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红色素的最大吸收峰为472nm,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对番茄红色素的提取影响显著的因素,分别为提取温度、液料比和pH值。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50℃、液料比12:1和pH值6。在此条件下超声处理30min,提取2次,提取率达到(92.2±0.3)%(n=3)。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红曲霉发酵生产洛伐他汀的能力,分别采用紫外线、亚硝酸、硫酸二乙酯对出发菌株(Monascus sp.)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3种诱变剂对Monascus sp.的诱变效果有较大差异,其中紫外线诱变效果最好,硫酸二乙酯次之,亚硝酸最差。通过筛选,得到2株高产突变株,分别命名为:Monascus sp.UV-5、Monascus sp.DE-8,其产量分别为0.239 mg/m L、0.223 mg/m L,比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42.3%、32.7%。遗传稳定试验结果显示,Monascus sp.UV-5、Monascus sp.DE-8遗传性能较稳定,可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紫外线处理对枯草芽孢杆菌BF7658产酸性α-淀粉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0W紫外线照射90s获得较好的突变效果;利用变色圈法初筛结合摇瓶发酵复筛,筛选得到1株理想的突变株UV-12,其酶活为3418.8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9.7%;对UV-12进行紫外线二次诱变,酶活提高不显著,表现出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游玟娟  温拥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115-16116
从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改进以及实验教学环节优化等方面阐述了高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尝试。实践表明,改革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