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历来是畜牧业生产和消费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畜产品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1985年以来,禽蛋产量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肉类产量自1990年以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人均肉类占有量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
根据穷人经济学理论,就辽宁省如何发展与林农增收相关的林业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生猪产业是我国农业和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辽宁省生猪养殖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中规模生猪生产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辽宁省生猪生产变化规律和发展潜力,针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提出合理建议,以促进辽宁省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统计数据对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做了详细分析。发现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取得了较快发展;进一步发现,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每头猪的生产总成本、头均利润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优势,但在某些方面也伴随着规模不经济。所以,政府应避免依据养殖规模大小进行直接补贴,应让市场决定养殖主体的类别和养殖规模,以使生猪产业走上一条适度规模、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代化养猪生产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一大批规模化猪场,由于投入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养猪业迅猛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年生猪出栏量由1979年的1.88亿头增加到3.6亿头,跃居世界第一位,猪肉产量由1001.4万t增加到2400万t,人均猪肉产量由10.3kg增加到20kg,在10年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尤溪县国有林业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发挥政府引导、加强经营管理、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品牌战略、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尤溪县国有林业企业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生猪生产周期性分析及预测预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30年生猪生产相关数据,对辽宁省生猪产销的长、短期波动规律进行指数回归分析和对比分析,并运用结构方程和VAR模型建立预测预警模型。结果表明:通过生猪生产变异率分析,辽宁省生猪生产主要表现出趋势增长、波动性减弱的特点,但1980—2007年仍可划分为6个生产周期,其中波动周期为3~4年的情况共发生4次,频率更高;通过猪粮比价分析,1994—2008年辽宁省生猪生产效益可划分为4个周期,每个周期长度均在3~4年;通过对各年生猪及猪肉同期价格比较分析,每年年初、年末和8月份左右生猪价格相对较高,而在第二季度一般会出现价格低谷;通过构建预警指标体系、确定警限及警灯,可以建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VAR模型的预测预警模型,并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发出的4次预测预警信息与市场变化规律符合度良好。  相似文献   
8.
(二)美国的畜产品质量保证措施 在美国,法律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会通过一系列法律并授权行政机构制定和实施管理条例。当这些法令、条例引起争议的时候,由司法机构做出裁决。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作为全国主要的生猪生产基地,在生猪生产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受到了政府、民众的普遍关注。但自从生猪市场放开经营后,生猪生产频频出现大幅波动,影响了生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生猪生产波动,是我国生猪生产长期以来存在的各种问题的集中反映,既有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又有生猪生产方式转变进程慢、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潘春玲  钱多  胡岳明  陈迪 《玉米科学》2024,32(2):183-190
利用辽宁省352份玉米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玉米种植户生产技术效率,分析农户采纳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分析服务主体异质性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被调查区域玉米种植户技术效率分布主要集中在0.6~0.8和0.8~1.0,均值为0.71;采纳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从组织化服务主体和从同一服务主体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均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从加大农业生产性服务推广力度、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建设和引导通过多种形式整合土地资源等方面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