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食品机械为依托,对设备的正确认知和操作是《食品机械与设备》实验课开展的主要目标。由于食品机械结构复杂,传统的图文教学资料对设备表达不够清晰,以致学生对食品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难以掌握。基于此,提出《食品机械与设备》实验课“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即“线上”设备认知和“线下”现场实验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式,以此提升学生对《食品机械与设备》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食品机械的结构、原理及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2.
3.
花生在生长及贮藏过程中因环境等因素影响极易感染黄曲霉和寄生曲霉,这两种霉的次生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具有强毒性和高致癌、致畸性。受污染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以B1、B2和G1、G2为代表,其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免疫化学方法等。对污染黄曲霉毒素的整粒花生的分选,目前仅是利用比色分选、图象识别等方法,依据外观差异剔除具有明显霉变特征的花生粒,尚无以黄曲霉毒素含量为检测指标的无损、在线和专用分选技术。为此,文中对污染黄曲霉毒素花生的无损在线检测技术研究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去囊衣带芯橘瓣的机器视觉分选,给去囊衣带芯橘瓣的机器识别提供直接、准确的判别信号,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50颗去囊衣带芯橘瓣的橘芯和砂囊分别进行三维荧光光谱扫描,通过对橘芯、砂囊平均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确定了橘芯相对砂囊的特征荧光信号,据此对带芯橘瓣荧光图像识别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检测发现,在370~390 nm紫外光激发下,橘芯和砂囊在440 nm处的荧光强度差异较大;橘芯与砂囊在370 nm紫外光激发下,440 nm处荧光强度分布的箱线图表明两者荧光强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且以橘芯在440 nm处荧光强度的下四分位数(Q1)与砂囊在440 nm处荧光强度的上四分位数(Q3)的平均值作为分类标准,去囊衣带芯橘瓣检出准确率可达85%。对(370±2)nm激发下得到的单色(440±5)nm荧光图像进行二值化及形态学处理后,可在以砂囊为背景的橘瓣图形中显现橘芯亮斑。利用橘芯与砂囊的荧光特性差异进行机器视觉成像分析,可作为识别去囊衣带芯橘瓣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水果表面信息既反映外观和结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内在品质,常作为机器视觉分级的依据,获取水果表面全真信息是保障机器视觉分级效果的基础和关键。为此,对水果表面信息特点及成像要求、现有水果表面信息采集方法、技术原理及采集信息质量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水果的生物学特性和分级作业要求,对表面信息采集环节亟待解决的信息缺失和失真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6.
为了调控苹果鲜榨汁的品质,对低温胁迫前、后国光和富士苹果及其鲜榨汁中的总抗坏血酸、可溶性糖、苹果酸、糖酸比、香气成分等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国光和富士苹果在(-7±0.5)℃分别处理20 h和8 h的总抗坏血酸、AA及DHA含量最高,分别提高了26.65%、28.93、18.26%和15.78%、17.33%、11.30%;可溶性糖和苹果酸分别下降了13.04%、7.27%和14.14%、7.14%。对比两种苹果的鲜榨汁发现:低温胁迫后国光和富士鲜榨汁中总抗坏血酸、AA、DHA分别比胁迫前提高31.26%、35.40%、20.54%和18.05%、20.46%、13.33%;可溶性糖、苹果酸和糖酸比分别下降了12.03%、7.54%、5.92%和14.53%、10.00%、5.04%;香气物质分别增加了6种和5种,且香气检出量分别提高了2.03%和8.02%。鲜榨可保留低温胁迫对原料中总抗坏血酸的提升效果,低温胁迫可作为提升两种苹果鲜榨汁中总抗坏血酸含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分蘖洋葱伴生可减轻番茄根结线虫病,但是否与分蘖洋葱鳞茎中黄酮类化合物有关尚不清楚.以南方根结线虫和44份分蘖洋葱种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4份分蘖洋葱鳞茎中黄酮类化合物(芦丁、杨梅黄酮、山奈酚、槲皮素及总黄酮)含量及其对番茄根结线虫死亡率、虫卵孵化抑制率以及线虫趋化性Cf值的影响,同时分析了黄酮类化合物与根结线虫发病率、病情指数、土壤虫口防效以及根结指数间相关性.结果表明,44份分蘖洋葱鳞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593.22~2204.88 mg·100 g-1 DW,其中M11和M51鳞茎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为2186.59和2204.88 mg·100 g-1 DW,以槲皮素为主;分蘖洋葱鳞茎中杨梅黄酮、槲皮素、山奈酚及总黄酮含量均与根结线虫虫卵孵化抑制率呈显著正相关,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均与根结线虫趋化性Cf值呈显著负相关,杨梅黄酮与土壤虫口防效呈显著正相关,与番茄根结线虫病情指数和根结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槲皮素与番茄根结指数、根结线虫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综上,分蘖洋葱伴生减轻番茄根结线虫病,与分蘖洋葱鳞茎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用于污染黄曲霉毒素花生分选的荧光信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在加工前将黄曲霉毒素超限的带衣花生米从原料中剔除,参照已有的色选系统,提出一种依据黄曲霉毒素含量超限带衣花生米的专属荧光信号进行逐粒分选的技术构想。采用Cary Eclipse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100粒外观具有代表性的带衣花生米表面的紫外-荧光规律,通过与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GB/T18979-2003)检测结果对比,判定了黄曲霉毒素超限带衣花生米的荧光光谱特征;通过绘制450/490、460/490荧光强度比值的箱线图,评估了表面荧光法判断黄曲霉毒素超限带衣花生米的准确率;在搭建的荧光成像系统上,对黄曲霉毒素超限带衣花生米进行了荧光成像。检测发现,在365 nm波长激发下,黄曲霉毒素超限带衣花生米在420~460 nm处有荧光峰;以450/490荧光强度比值为依据剔除超限值带衣花生米的判断准确率为81%;a.u.40的带衣花生米可在图像中呈现亮蓝荧光光斑。表明表面荧光信号可作为带衣花生米在线、无损、逐粒分选的专属光学信号,用于黄曲霉毒素超限带衣花生米的剔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