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提高高速插秧机作业效率,需随机装载更多的备用秧苗和搭乘续秧手,作业中常出现机架强度不够、操作复杂等问题。因此,将操作人员从这种恶劣的农业生产环境中解放出来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实现插秧机的自动化。自动导航插秧机是一个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以及可实现无人驾驶的作业机器,是实现精细农业的重要设备。  相似文献   
2.
<正>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措施。由于上季农作物的生长、田间日晒雨淋等,土壤耕作层上部遭到破坏,肥力降低,地表板结,不利于下季作物的生长。秋收后,及时进行秋翻地,耕深20-22厘米,通过农机具翻转土层,将作物残体翻入土中,加速土壤熟化,利于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耕层加深增厚,减少病虫草害发生,蓄水保墒、防御旱涝,土壤中水、肥、气、热条件的改善。经过冻融交替和干湿交替过程,可使土壤中矿质养分得到释放,增加土壤透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水稻生产的一项新技术,主要针对当前水稻生产过程中基肥施用环节一直沿用抛肥机械和人工手撒施的施肥方式。基肥表层施肥损失量大、利用率低、劳动强度过大、用肥成本过高等问题,已造成田间施肥量大、分布不均、秧苗吸肥量不一致,导致水稻长势长相、分蘖穗数、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因子差异大,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品质。为发展质量效益农业探索新的途径,攻克水稻施肥环节中这一技术难题,实现省工省时、提质增产、节本增效,前  相似文献   
4.
<正>一、我国的农业机械已在种植业的主要生产环节中应用,农业生产方式已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转变,总体上机械作业在农业生产中开始居主导地位。1、农机服务体系薄弱近年来的机构改革,使得大部分省、市、区的农机管理机构降格或与其他农业部门合  相似文献   
5.
时值9月初,在北方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大片金黄穗头的玉米把初秋的北大荒装扮得郁郁葱葱、美不胜收。可以想象一个月后那繁忙的收获场景。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黑龙江农垦的建三江管局引进了一大批国外先进的农业机械化设备,这其中包括凯斯6088型联合收割机。2010年秋季,建三江管局提前完成玉米收获,用户们普通反映凯斯6088型联合收割机在设备可靠性、谷物损失率和谷物破碎率等方面优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山西省农机化的途径,概括了初级阶段必须注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发展农机化不能脱离初级阶段的客观基础,同时提出了当前山西省实现在机化的主要途径是民办农机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时值初秋的9月,在北方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大片金黄穗头的玉米把初秋的北大荒装扮得郁郁葱葱、美不胜收。可以想象一个月后那繁忙的收获场景。随着国家对农机化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黑龙江农垦的建三江管局引进了一大批国外先进的农业机械化设备,这其中包括凯斯6088联合收割机。2010年秋季,全局提前完成玉米的收获,用户们普遍反映...  相似文献   
8.
针对黏重土壤下的马铃薯收获机薯土分离伤薯率高的问题,对马铃薯收获机薯土分离装置进行结构优化、理论分析,得到最佳参数组合。升运链线速度1.495 m·s-1、工作倾斜角度18.9°、抖动轮频率7.15 Hz时,薯土分离装置损伤率最低;经台架试验得出5次损伤率均值为2.7%,满足设计要求。损伤率的降低提高了马铃薯的机械化收获效率,对马铃薯增产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精准施药技术是植保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传统施药技术存在明显的缺陷,发展精准变量施药有利于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农药污染并提高有效农药的利用率.本研究主要阐述国内外植保机械化技术的应用现状、精准变量技术要点、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为推广应用新型施药器械、提高植保机械化程度、实施精准施药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稻棚室育秧环节中苗床平整地缺失高效作业机械的现状,结合寒区水稻标准化棚室育秧技术要求,该研究设计了一种自走式水稻秧棚苗床精平机机电液一体化的自动调平控制系统。调平系统以液压油泵及直流步进电机为动力端,融合机具作业的姿态角数据,利用自动控制策略实时驱动机电式横滚角调平机构及液力式俯仰角补偿装置进行调平作业,保证苗床平整度。采用Simulink模块对横滚角调平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横滚角调平时间为1.62 s,超调量为1.5%,具有良好的响应速度及精度。将自动调平控制系统嵌入1ZJP-2型苗床精平机进行田间试验,搭载自动调平系统的作业机具横滚角平均值为-1.88°,均方根误差为1.95°,平均绝对误差为1.88°;对照组作业机具横滚角平均值为-2.37°,均方根误差为2.43°,平均绝对误差为2.31°;俯仰角补偿碎土刮板油缸动作的 平均均方根误差为0.145 cm,试验结果表明自动调平系统效果良好,满足稳定控制要求。利用光学水准仪检验平地作业效果,应用自动调平控制作业后苗床高程最大平均标准差比作业前降低了1.05 cm;而无调平系统的苗床高程最大平均标准差降幅仅为0.325 cm,平地作业效率比普通作业方式提高了229%~500%,每平方米内地高程标准偏差Sd值较比常规作业方式降低了268%~384%。该系统提升了水稻棚室育秧苗床平地机械作业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