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以重庆为例分析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对策。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整体落后于平原地区,主要制约因素在于丘陵山区的自然条件不适合大型和规模化农用机械,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转换滞缓,城乡收入差距拉大造成农民对农用机械购买力不足,以及丘陵山区种植制度与结构、农民文化科技水平偏低、农业机械技术服务网络不健全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主要受到3次产业的就业结构转换和政府支持的双重影响,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的持续下降和财政支援共同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同时,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推进提高了单个农业劳动力所能负担的播种面积,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作用.为此,对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旨在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坚定不移地促进农村过剩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要继续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食品工业和农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981、1983、1987、1990、1992和1995年投入产出的分析发现,农业产出中投入食品工业的份额越来越多,农业更加依赖于食品工业对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然而,迂回生产使食品工业对直接消耗农产品的依赖性减弱,食品工业正逐步转向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对农业的带动作用大大降低。同时,利用2000至2002年各省数据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发现,目前食品工业与农业仍然存在显著的关联关系,而且,进一步的行业细分表明,食品加工业上接农业,下连食品制造业。因此,加快食品加工业发展是增强食品工业与农业之间产业关联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利用我国加入WTO以来各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产品出口与农业经济增长及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可以刺激农业技术进步和提高要素产出效率,并对农业总产出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在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主要来源的情况下,农产品出口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对农民农(林牧渔)业生产性收入增长的拉动上.统计显示,人均农产品出口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明显拉动农民人均农业生产性收入增长0.13%.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地区水库移民农业安置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电的开发保证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能源需求,由此引发的移民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移民安置方式在不断创新,但在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中,农业安置方式仍是移民安置的首选.因此,本文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阐释农业安置方式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瓶颈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产品领域纵向协作仍然以传统随行就市的市场化交易为主,存在协作层次低和协作绩效差等诸多问题。加快协作机制转型升级受到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农产品加工专用性程度、农民组织化力量、加工企业垄断势力和政府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提出了发展合作社联合基础上的合同模式、继续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和市场谈判地位、建立“市场保护价+优惠服务”的利益机制、加强产业链管理、政府推动让位于市场推动、行业自组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