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4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2BMC-16/2(12/2)宽膜播种机安装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安装调整棉花铺膜播种机是保证机具作业质量的前提,它不仅可以提高工效,还可保证播期,为棉花丰产打下一个好的基础。2BMC-16/2(12/2宽膜播种机)的安装调整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惠盛 《农技服务》2005,(11):53-54
(一)合理配重 一台PY-34型41片圆盘耙作业后地表产生耙后不平的现象.检查各耙组的偏角的一致性未见异常,进一步检查发现,原来是机手在配重时.后列耙的配重未按要求操作.重量过于集中在配重盘的中央造成。这是由于该圆盘耙前列两组耙片凹面向外.工作时向外翻土,后列两组耙片凹面向内.工作时向内翻土.配重量过于集中在配重盘的中央.作业时耙组产生的侧向力使后列耙凹面端入土较深,凸面较浅:致使作业后出现地表不平的现象。配重经分布调整后地表不平的现象就会消失。  相似文献   
3.
在农机具使用中,有的机手对班次和高号保养比较重视,能认真操作执行,但对班次内的保养有所忽视。因为农机具各部位结构不一样,检查保养的时间也不能完全一样,有的机具运转4 ̄5小时就必须检查一次,如L-5-35型五铧犁,检查时可用手触摸“三轮”轴套处,缺油时会发热,应及时加注润滑  相似文献   
4.
LY-5-35液压五体犁上设有地轮、沟轮和尾轮,简称“三轮”,它具有支承、运行、转向和调整等重要作用,正确使用和及时地维护可以减小“三轮”的转动阻力,对降低机组作业成本和提高作业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五体犁“三轮”的技术要求是:转动灵活,轴向间隙小于2mm,径向间隙小于1mm,润滑和密封性能应可靠。但是,有的机手在使用中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时有发生,缩短了“三轮”的有效使用寿命,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增加了成本和延误了农时。笔者认为使用和维护好“三轮”应做好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5.
修理小巧门     
1.过紧的油塞不难卸 一位机手为防止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丢失,以免因机油泄漏而发生烧瓦抱轴事故(因为吃过亏),拧螺塞时上的过紧,检修时怎么也拧不下来,采用变换扳手、接长加力杆、加温和卸下油底壳上台虎钳等办法.耗时不短都未能拧下来,笔者根据经验,使用1kg重的手榔头和200mm长刃口用钝的錾子各一把,  相似文献   
6.
1.要防止杂物堵塞散热器东方红-1002型拖拉机带茬耕地作业时,常因田间秸秆、杂草和残膜等物在风扇的作用下吸附在散热器上,而影响散热效果,致使发动机温度过高,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有的造成事故.预防办法:可用防蚊蝇的铁窗纱加架罩在拖拉机前罩的四周,用螺丝等加以密封固定,工作中定时清除上面的吸附物,可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农机修理中发现有些拖拉机的中央传动齿轮副使用中磨损不正常和有打齿的现象,经了解和查看是更换修理时有些方法不当所致。要使拖拉机能正常运转,其修理工作必须按照相应机型的技术要求操作。为提高机具的完好性,在更换东方红-70型拖拉机中央传动齿轮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当  相似文献   
8.
1犁地前准备1.1条田准备条田四周应拉线修边,破平渠埂,平除格田内高包,拾净残膜等杂物。停水后根据土壤渗水情况应及时匀水,对低洼地块应排水或匀水,使条田内墒情一致,以利机力作业和保证作业质量。1.2机具准备(1)机车应达到检审验标准,动力性可靠,做到“五净四不漏”。(2)五体犁应在全面检修合格的基础上,在实地做好调试工作(一般先犁一小块地),包括施肥量的调整,要求肥箱不漏肥,排肥机构转动灵活,阻塞轮与排肥槽轮间隙不大于1mm,各排肥槽轮工作宽度应一致,无缺损。排肥舌曲面合适,开度应一致并销定在排小颗粒的孔中(否则要造成排肥不匀和…  相似文献   
9.
1.过紧的油塞不难卸。为防止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塞丢失,以免因机油泄漏而发生烧瓦抱轴事故,拧螺塞时拧得过紧,检修时怎么也拧不下来,采用变换扳手、接长加力杆、加温和拆下油底壳上台虎钳等办法,既耗时又不一定能拧下来。笔者根据经验,使用1kg重的手榔头和20cm长、刃口用钝的錾子各1把,錾子与油底壳螺塞周边反时针方向呈40°左右夹角,用榔头不断地锤击錾子,用力适当,以免螺塞报废,不一会螺塞就会松动,扳手一拧就下来。  相似文献   
10.
用一台 1BY - 3.4型圆盘耙整地作业后田间地表不平 ,经调整前后列耙组角度不能解决问题 ,仔细检查后发现 ,原来是左后列耙组拉梁损坏丢失后 ,机手在修复时按右后列耙组拉梁的长度尺寸配装了一根左后列耙组拉梁 ,从而导致左后列耙组外端前移 ,前后列耙组角度不一致 ,翻土量不一 ,从而造成地表不平。按原设计尺寸缩短左后拉梁长度后 ,问题解决。希望机手在修理时应注意机具的结构情况 ,不可想当然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拉梁长度应左右不一样$新疆阿拉尔九团机务科@王惠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