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庆萨南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开发面临储采失衡的矛盾日趋严重。为保证可持续开发,应用井震联合技术搞清过渡带四条带外扩区域构造储集层发育状况,进一步落实外扩区开发潜力。根据过渡带地区储集层发育特点,优选适合油水过渡带的合理注采井距、加密调整布井方式。在典型区块实施加密调整,增加可采储量19.6×10~4t,按照研究区开发模式,可在萨南油田西部过渡带四条带及外扩区3.98km~2推广应用,为过渡带外扩挖潜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将从长春地区腹泻仔猪盲肠中分离得到的猪三毛滴虫用1640培养基短期培养后,使用碘染色法、瑞氏染色法、姬氏染色法、姬氏-瑞氏复染法、Weigere铁苏木素染色法和鞭毛染色法染色分别对其染色,观察不同虫体形态结构,并比较了不同染色方法的染色效果。结果显示,姬氏染色、瑞氏-姬氏复染和鞭毛染色法对猪三毛滴虫染色效果较好,可获得虫体形态完整、结构清晰的染色标本。  相似文献   
3.
高寒山区日光温室人参果组培苗驯化扩繁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要介绍了高寒山区日光温室人参果脱毒苗生产的组培苗驯化、驯化苗栽培、扦插扩繁等3个阶段的温室选择、基质准备、移栽定植、温湿度管理、肥水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牛弓形虫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根据弓形虫MIC10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MIC10基因,将其克隆至pET-22b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2b-MIC10,将其转化至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能与弓形虫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重组蛋白经NiNTA纯化,应用牛弓形虫阳性、阴性血清建立了ELISA检测方法,抗原最佳包被质量浓度为5mg/L,二抗稀释倍数为1∶20 000,封闭液为含5%脱脂奶粉的PBST溶液。该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为牛弓形虫流行病学调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毛滴虫是猪体内较为常见的原虫,目前有关猪毛滴虫的报道较少,其兽医公共卫生学意义尚未确定。文章就猪毛滴虫的分类地位、虫体形态、生活史、致病性、流行病学情况、诊断、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作一综述,为猪毛滴虫和毛滴虫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泽东 《绿色大世界》2009,(5):78-78,95
在青海、甘肃天祝等高寒地区,如何防止双孢菇出现薄皮菇?分析了薄皮菇产生的原因,培养料配方不合理、覆土过薄,出菇温度过高、水分管理不当等。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合理配料、提供合适的覆土厚度、保持适宜的温度等。  相似文献   
7.
3种沙生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消毒时间对沙冬青、老瓜头、甘草3种沙生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消毒3min来消除非内生菌的影响,效果较好;同一植株分离出内生真菌的数量,以根部最多,其次是茎部,叶部最少.合并形态相同的分离物,分离出的124株内生真菌除24株无孢菌属外,经初步鉴定分属于13个属,卵形孢霉属(Oospora)和串珠霉属(Monilia)各占18.63%;交链孢霉(Alternaria)占12.96%;间毛孢霉属(Septosporium)占10.53%;镰孢霉属(Fusarium)占9.72%;而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束丝菌属(Ozonium)、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地霉属(Geotrichum)、亚大茎点菌属(Macrophoming)、丝核菌属(Rhizoctonia)分离数均小于5%.以4种植物病原菌为靶标菌,筛选出5株高活性拮抗菌株,抑菌带宽度达14.99mm.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田间秧苗运输主要依靠大量人工以及传统机械化运苗方式对水田结构的破坏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水稻机械化种植效率,设计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轨道式田间秧苗运输车.采用基于远程无线通讯模块的PLC控制方法,利用蓄电池和直流伺服电机为运输车提供动力,通过在水稻田埂上布置运输轨道,实现田间秧苗向插秧机作业位置的机械化运输.通过秧苗...  相似文献   
9.
观察硝唑尼特、贝尼尔、咪唑苯脲、Trypan等4种药物在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对路氏锥虫的体外杀灭效果。将这4种药物分别以5、10、20、40、80mg/ml的浓度作用于体外培养路氏锥虫,在第24h和48h观察杀灭效果。试验结果:4种药物对路氏锥虫都有杀灭效果,药效依次为硝唑尼特>贝尼尔>Trypan>咪唑苯脲,药物对路氏锥虫的杀灭率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硝唑尼特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meningtis virus,LCMV)是一种经鼠传播的人畜共患病毒。为明确东北地区LCMV在蜱的感染本底,2015年在吉林省采集蜱534只,其中草原革蜱占43.1%;森林革蜱38.4%;长角血蜱11.4%和全沟硬蜱7.1%。将采集蜱按蜱种及地区分组,进行宏病毒组测序,发现蜱感染LCMV。通过RT-PCR检测发现吉林省LCMV蜱感染率为3.5%,其中长角血蜱、草原革蜱、森林革蜱和全沟硬蜱感染率分别为12.2%,2.5%,4.4%和2.5%,长角血蜱携带率最高。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获得LCMV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蜱感染的LCMV属于基因Ⅰ型,提示蜱可能作为LCMV的传播媒介。本研究确定了东北地区蜱的LCMV感染率及基因型,为LCMV的防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