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6年,Bailey首次报道了原肌球蛋白(TM基因家族),其主要功能是作为调节蛋白影响肌细胞的发育过程,尤其是成熟阶段的肌细胞发育。原肌球蛋白以大量异构体形式广泛分布于各种真核细胞中。其中4个TM基因分别命名为TPM1、TPM2、TPM3、TPM4。猪TPM3(tropomyosin 3,γ-TM基因)为华南  相似文献   
2.
猪泛素C端水解酶L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人泛素C端水解酶L1(UCH_L1)基因出发,在dbEST数据库中同源搜索,找到1条与人UCH_L1基因编码氨基酸同源性较高且在香猪背最长肌中表达的EST(BM194679).通过电子克隆和进一步RT-PCR试验验证,获得猪UCH_L1基因全长cDNA序列,其全长 1 105 bp,开放阅读框(ORF)位于60~728 bp,编码223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人、鼠UCH_L1基因cDNA编码区(CDS)同源性分别为91.2%和86.5%,蛋白质序列同源性均为96.6%.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预测显示含有2个典型的疏水性区域,不含有信号肽,存在1个UCH_L1(pfam01088)保守结构域和多个磷酸化位点,属UCH_L1蛋白家族,故将该基因命名为猪泛素C端水解酶L1基因(登录号AY495532).  相似文献   
3.
官产学研结合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分析管产学研和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中,阐述实施产学研结合是堵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目前动物性食品中大环内酯抗生素的残留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指出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动物性食品中大环内酯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综述了莱克多巴胺残留的毒害研究以及检测其残留的多种方法。通过对比,得出利用量子点的荧光免疫分析法的检测具有克服传统检测方法操作复杂等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从植物中提取的各种抗氧化剂入手,综述了提取于植物的抗氧化剂对多氯联苯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诱导损伤的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各类研究证明,此类抗氧化剂对由各类情况造成损伤的肝脏存在一定保护作用,并且存在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东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阐述广东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广东水产品质量安全应关注的重点研究(有害重金属、海洋生物毒素、有害微生物和病毒、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过程控制技术)进行探讨,指出提高广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田间害虫图像数据采集困难,并且传统的检测模型大多使用复杂的特征金字塔(Feature pyramid network, FPN)结构提升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测的实时性。为此,本研究通过设计诱虫灯装置构建害虫数据集FieldPest5,并且对无FPN结构的检测器YOLOF进行改进,提出兼顾检测精度和效率的害虫检测模型YOLOF_PD。首先,增加Cutout数据增强方法缓解害虫图像中的遮挡问题,并且使用CIoU损失函数获得更好的框回归位置;其次,在原有坐标注意力机制(Coordinate attention, CA)的全局平均池化(Global average pooling, GAP)路径中增加全局最大池化(Global max pooling, GMP)路径,并且使用可学习参数自适应更新不同路径的权重,提出自适应坐标注意力机制(Adaptive coordinate attention, ACA),增强模型的信息表征能力;最后,对YOLOF膨胀编码器中的Projector和Residual模块进行改进,在Projector模块的3×3卷积后引入ACA注意力机制,在Residua...  相似文献   
10.
对粮堆结露的成因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概述,并层层递进阐述了在粮堆结露方面的研究趋势及进展,包括粮堆温湿度场的构建、粮堆静态储藏及通风过程中湿热传递模型的构建,最后结合实际给出了粮堆结露的预防及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