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分布在中国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完达山等地区的,由内蒙古森工、龙江森工、吉林森工、长白山森工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构成的,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简称东北国有林区,)为研究区域,以研究区域职工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320份职工调查数据样本;依据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和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应用多元逻辑斯蒂(Logistic)模型分析职工生计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感知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国有林区职工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感知很强,且各项服务的感知度均在91%以上。生计资本中,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职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感知度均有正向显著影响,金融资本对职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感知度有负向显著影响。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夯实职工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感知成果和提高职工生计资本配置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3.
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影响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对推进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高水平耕地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11—2021年东北黑土区2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EBM模型测算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偏微分分解法揭示数字普惠金融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东北黑土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持续提高,而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则呈现“W”型变化波动上升,区域间差异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对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呈现出“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同时对邻地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呈现“U”型的非线性关系;三江平原区和长白山-辽东丘陵区与东北黑土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方向一致。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基础、缩小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差距、合理规避数字普惠金融虹吸效应等政策建议,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与黑土地有效保护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4.
对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业产业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展开研究,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作为基本理论,从宏观角度分析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应具备的核心思想.根据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业产业特点建立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稳定性分析模型,分析目前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业产业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稳定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不断推进,云计算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计算模式被应用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中。与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类似,农机现代化数字设计系统被引入云计算技术,可以通过云协同设计、云并行计算及云仿真等提高农机零部件设计的效率。为了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以农机拖拉设备变速箱的设计为例,对云平台设计系统进行了测试,并通过协同仿真设计成功地完成了变速箱箱体的装配和生成透视图。最后,对使用云平台后的建模和装配效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农机设计系统的效率,对于农机数字化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7年5—6月份,利用问卷邮寄、实地访谈的形式,向野生动物保护相关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获得480份有效调查问卷;依据调研结果和野生动物价值影响因素,构建了野生动物价值影响机理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野生动物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动物价值受自身资源禀赋、政策干预、人类需求、公众认知的共同影响,自身资源禀赋是影响野生动物价值的首要因素,其余依次为人类需求、政策干预、公众认知;对于自身禀赋潜变量,物种的代表性和稀有性的贡献程度大于其他7个观测变量;对于野生动物价值潜变量,生态服务功能贡献程度大于其他观测变量。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林业正处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 ,现行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已无法满足现代林业环境对森林资源的经营和利用提出的信息充分披露的客观要求 ,构建新的适应现代林业环境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以福建顺昌国有林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例,纳入固碳的机会成本,借鉴范库滕(Van Kooten)、理查德(Richards)、斯托克斯(Stokes)方法,构建森林固碳成本模型,分析利率、造林成本、木材价格、采伐成本变动对固碳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包含木材收益时,杉木、马尾松林分的固碳成本,均大于不包含木材收益时的固碳成本.杉木、马尾松林分的固碳成本,分别在林龄10、7 a时达到最低(3364.69、2959.37元·t-1);在林龄为30 a时,杉木林分的固碳成本(6292.11元·t-1)是不包含木材收益(313.52元·t-1)的20倍,马尾松林分的固碳成本(6399.15元·t-1)是不包含木材收益(515.67元·t-1)的12倍.②无论是杉木林分,还是马尾松林分,固碳成本,与造林成本、木材价格呈正相关,与利率、采伐成本呈负相关;但杉木林分的固碳成本,对利率、采伐成本的敏感性大于马尾松林分的固碳成本,对造林成本、木材价格变动的敏感性小于马尾松林分的固碳成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控排企业是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也是碳市场中林业碳汇的关键需求载体,研究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形成过程,识别影响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核心因素,对于科学引导控排企业选择绿色履约方式,实现市场化、生态化森林生态补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和企业自然资源基础观,探究碳交易背景下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3个维度影响因素来源的理论根基和深层逻辑关系,构建出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理论模型,利用396份控排企业实际调研数据,选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检验各因素对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选择意愿和需求程度的影响。【结果】绝大多数控排企业在有林业碳汇选择意愿的前提下,会尽可能多地使用林业碳汇减排量。管理者环境观念、绿色企业文化、林业碳汇双重优势、合作伙伴、减排成本和政策支持对控排企业林业碳汇的选择意愿有显著影响;管理者环境观念、林业碳汇双重优势、合作伙伴、消费者、减排成本和政策支持对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程度有显著影响;管理者环境观念、林业碳汇双重优势、合作伙伴、减排成本和政策支持构成影响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核心因素。【结论】从管理者环境伦理、利益相关者驱动和企业减排压力的视角为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形成过程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解释方案,扩宽了计划行为理论在企业绿色减排研究中的适用范围,明确了碳交易情境下影响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核心因素,为推进控排企业选择林业碳汇实际需求和促进林业碳汇市场化价值实现提供理论参考与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全面改善黑土地耕地保护质量,充分释放黑土地保护社会生态效益是夯实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资本作为农户嵌入社会结构的重要资源,在农户黑土地保护意愿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以黑龙江省绥化市为对象,利用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双栏模型,分析农户黑土地保护意愿水平,探讨社会资本对农户黑土地保护参与意愿和支付意愿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大多数农户在有黑土地保护参与意愿的基础上,其支付意愿水平为1 181.40~1 859.85元/(hm~2·a)。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正向激励着农户黑土地保护参与意愿,强关系网络、社会参与强度和社会参与广度对农户黑土地保护支付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社会信任中的一般信任正向影响农户黑土地保护参与意愿;尽管特殊信任抑制了农户黑土地保护参与意愿,却正向激励着农户黑土地保护支付意愿。因此,政府要夯实农户社会资本水平、搭建农村社区内部信息交流平台、完善黑土地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