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9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履带式车辆关键机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与设计了履带式作业车的行走系、传动系和操纵机构.在分析履带式作业车的行走系结构形式的基础上,运用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方程对驱动力进行了分析与计算,为车辆发动机的选型提供依据:采用了一种液压传动与机械传动相结合的传动方式,确定了传动系的关键设计参数;操纵机构采用了集中操纵方式.履带式车辆行走系的力学分析方法适用于履带式车辆的设计与开发.液压传动与机械传动相结合的传动方式,不仅可以使发动机功率分配合理,而且可以提高车辆的操纵性能.集中式操纵杆布置形式使车辆结构紧凑.分析与设计方法已成功用于某履带式作业车辆的样机研制.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液压行走履带式排灌车车架结构,建立了该车架的三维模型,并进行模型数据格式转换,利用ANSY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静力学与模态分析,以便找出其危险区域或部位,评估了车架在工作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共振现象,分析结果验证了结构设计满足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一种新型履带式应急排灌设备设计与开发的关键技术。该车将混流泵与履带式行走机构高度集成,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排灌泵与履带式行走机构共用一台柴油机作为动力源。主要论述了履带式应急排灌车的动力共用方法、动力机械的选择、应急排灌作业特殊功能要求、行走机构、操纵系统等关键技术,并开发了一辆履带式应急排灌车。履带式应急排灌车具有流量大、机动性能好、复杂道路通过性好等特点,适用于抗洪排涝、抢险救灾等紧急排水工程。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型号清障车吊臂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与计算,对其在受力最大的工况下进行了强度和刚度的有限元分析研究.利用三维软件UG对吊臂进行建模;利用有限元软件HYPERMESH对吊臂的结构进行分析和简化,建立其分析的计算模型;然后得出各结构部件在其受力最大的工况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最后,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些结构的改进与完善,指出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动汽车开发设计出一款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耐用可靠的轮毂电机。根据设计需求给出了外转子轮毂电机的总体设计方案,对其主要尺寸以及整体电磁结构进行分析计算。采用Ansoft软件对槽口宽度、永磁体厚度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改进后的磁场进行了分析,以提高电机的输出性能。最后对样机进行了计算和试验测试,设计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表明了设计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混流泵出水歧管流场分析及结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排灌作业混流泵出水歧管头部涡旋严重,歧管侧面出水流道内存在较为严重的涡旋及局部脱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结构改进方案,以提高侧面出口断面速度分布均匀性、减小流道的水力损失为目标,将建立的参数化三维模型导入至IECM中完成网格的划分,利用CFD三维湍流数值模型进行有限体积法分析,逐步改进出水歧管流道的结构。结果表明,管道的连接圆滑过渡程度、岔管的夹角会影响流场的分布,通过这2个关键因素的改进来提高出水歧管的流道性能,从而减小水力损失。  相似文献   
7.
人体的H点决定了工程车驾驶室的布局,H点位置直接影响到座椅、方向盘、脚踏板、手柄等的布置与设计。为了改善工程车辆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性、高效性及舒适度,在对人体H点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人机工程学知识,详细分析了现有的常用H点确定方法和适用条件及其利弊,以某工程车驾驶室为例,联系实际情况得出适合工程车辆驾驶室的H点取值方法。在此基础上,以不同的人群为实验对象分别得出对应的H点参考系数,为工程车辆驾驶室的人性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相关特点,在MATLAB/Simulink中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能量管理策略。该策略中的模糊控制的输入为汽车需求转矩、车速、电池荷电状态,输出为电机的需求转矩。再由最终决定模块调节发动机和电机的需求转矩,得出发动机与电机的实际输出转矩,使发动机尽可能地在预定区域运转。最终在CRUISE软件中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满足总体设计的性能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提高某款前轮驱动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效率为目的。基于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和ECE法规提出一种三输入单输出的制动能量回收模糊控制策略,分别利用CRUISE和Simulink搭建整车和控制策略模型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NEDC循环工况下续驶里程贡献度达11.5%。保证制动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减缓电池能耗趋势,提高了整车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