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科学   13篇
  5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油菜多过程受渍抑制天数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和测坑试验,对油菜相对产量与抑制天数指标的关系,油菜各生育阶段的受渍敏感因子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油菜相对产量与抑制天数指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油菜各生育阶段的受渍敏感因子也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低湿平原湖区农田微观地势对杂草繁衍与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湿平原湖区因地势高低不同农田水分存在一定差异,田间杂草的种类、数量及其产量明显不同,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禾本科杂草和稻槎菜在地势低洼、土壤湿度大的油菜田中明显处于优势,而碎米荠和泥胡菜则多发生在地势高、土壤湿度较小的油菜田中,从杂草田间均度指标的变化来看,牛繁缕和稻槎菜对土壤湿度反应不十分敏感.排水条件好的农田杂草产量低、油菜产量高,排水条件差的农田杂草产量高、油菜产量低,这说明农田通过排水改良可抑制杂草生长、促进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3.
花铃期涝渍胁迫对棉花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涝、渍是影响棉花生产中常见的自然灾害.本文通过棉花花铃期受涝试验,对其产量、纤维品质和农艺性状作了初步研究,其结果如下棉花花铃期受涝胁迫,主要是通过影响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来影响产量.与对照相比,各受涝处理的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有较大幅度的减成少,从而导致产量降低.随着受涝天数的增加,在农艺性状上,株高降低,果位增高,总果节数减少,脱落率增大;在纤维品质上,纤维长度减小,比强度降低,整齐度增加,伸长率增大,麦克隆值变化甚徽在经济性状上,衣分、子指、衣指降低.  相似文献   
4.
油菜排渍指标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菜受渍试验表明 :油菜产量与油菜生育期内地下水埋深、油菜生育期内累积超标水位SEW30 以及关键生育期持续受渍天数有着密切的关系。油菜生育期内地下水埋深越浅、时间越长 ,累积超标水位值越大 ,油菜的减产幅度就越大。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 ,油菜生长期的地下水埋深宜控制在 70~ 10 0cm。为了不致造成较大减产 ,油菜花果期的SEW30 应控制在 60~ 80cm·d ;就全生育期来看 ,SEW30 应控制在 13 0~ 15 0cm·d。  相似文献   
5.
油菜花果期以持续受渍为特征的排水控制指标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易涝易渍地区作物排水管理 ,以地下水动态指标 SEW3 0 反映作物的受渍程度 ,利用测坑和小区试验研究了油菜花果期持续受渍对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研究表明 ,持续受渍对产量的影响远比含油量大 ,因此 ,宜以产量作为油菜排水控制指标的选择依据。统计分析表明 ,持续受渍程度 SEW3 0 与作物相对产量 Ry 之间有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以 SEW3 0 作为评价作物持续受渍的指标 ,以作物减产 10 %~ 15 %作为选择排水指标的尺度 ,油菜花果持续受渍下的排水控制指标宜取 80~ 12 0 cm· d。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易涝易渍地区油菜田的排水管理,利用测坑进行了油菜持续受渍试验.研究表明1)油菜花期和花果期持续受渍对产量影响最为敏感;2) 花果期持续受渍胁迫影响油菜正常开花结实,导致有效角果数减少、产量下降;3)春季短期(7d以内)受渍对油菜产量影响不大,减产小于10.0%,当连续发生2~3个受渍过程时则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减产幅度达15.4%~36.8%.搞好春季排水管理对油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花铃期高温受涝对棉花的交互效应及排水指标确定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湖北平原地区棉花花铃期恰逢强降水和高温易发期,棉田易遭受雨涝和高温热害双重胁迫,研究棉花对涝和高温及其复合胁迫的响应,可为该区棉花生产防灾减灾管理提供依据。2013和2014年在可控制灌排的有底混凝土测筒中于棉花花铃期设置持续受涝和高温+受涝处理,旨在研究江汉平原棉花花铃期持续受涝和高温+受涝对其形态、生理活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或者高温时,花铃期淹涝3 d棉花开始显著变矮、倒4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开始显著增加;常温时淹涝6 d果枝数开始显著降低,倒4叶丙二醛含量开始显著增加,而高温时是3 d;常温或者高温时,淹涝12 d倒4叶叶绿素a含量才显著降低;常温时淹涝12 d倒4叶叶绿素含量才显著降低,而高温时是15 d;花铃期受涝、高温和高温+受涝均使籽棉产量显著下降,其影响程度顺序为涝+高温胁迫涝胁迫高温胁迫,主要原因是桃数和单铃质量显著下降。若以棉花减产20%作为排水标准,假设在受涝过程中出现连续4 d的高温,则应在3.4 d内排除田面涝水,田间涝水排除后应在3 d内将地下水位降到80 cm以下。  相似文献   
8.
农田排水面临的形势、任务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水系统不完善或排水不当会引起土地退化。不仅湿润地区需要排水,即使在世界上需要灌溉的半干旱和干旱地带,排水也不容忽视。因为由灌水产生的局部潮湿环境,亦需要通过人工排水来改善。从世界范围来看,农田排水尚不能适应农业的发展,在除涝防渍和盐碱土改良方面仍任重道远。农田排水技术从应用基础研究、排水方式、工程材料、施工与管理的手段等方面在迅速发展,应努力缩小我国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棉花生长期间适逢雨季,常受多过程涝渍胁迫。通过测坑试验发现棉花受多过程涝渍胁迫后减产严重,涝渍程度可用涝渍因子(SFW、SEW50、SFEW50)来描述,棉花相对产量(Ry)与涝渍因子(SFW、SEW50、SFEW50) 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下水埋深的江汉平原冬小麦防涝渍排水指标确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14—2015年在测坑(筒)分别开展孕穗期、灌浆期冬小麦遭受浅地下水埋深和先涝后渍胁迫试验,研究江汉平原冬小麦关键生育期适宜的地下水埋深。同时,构建不同排水标准计算方法,量化作物相对产量,提出先涝后渍胁迫下的排水指标。结果表明,孕穗期0、20和40 cm地下水位(持续受渍18 d)分别使小麦减产44.78%、17.31%和10.44%,而灌浆期相应减产67.72%、33.70%和10.34%。导致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穗粒数减少和千粒质量降低,建议江汉平原小麦田孕穗期和灌浆期地下水位维持在50 cm左右。先涝后渍过程中涝害使小麦减产幅度大于渍害,可以考虑以受涝历时和降渍历时为控制指标的排水模型、按时间划分涝害和渍害的排水模型,以及涝渍综合水深指标作为江汉平原小麦花后排除涝渍的排水模型。若允许小麦减产15%(即相对产量为85%)作为排水控制标准,建议小麦花后涝渍综合水深指标控制在275.6~283.6 cm·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