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区滴灌是将雨水促渗管与传统滴灌相结合而组装集成的一项节水灌溉新技术。为了探讨根区滴灌在山地果园的应用效果,为山地果园的栽培管理提供依据,本文以陕北米脂县6 a生山地红富士苹果树为研究对象,以世界公认的最佳苹果优生区洛川县的降雨量和土壤贮水量为灌水依据,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对苹果树萌芽、坐果、枝叶生长、果实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山地果园土壤水分达到优生区标准后与优生区苹果树生长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根区滴灌能有效提高苹果树的萌芽率和坐果率,萌芽率比传统滴灌提高了2.14%~2.76%,坐果率比传统滴灌提高了0.80%~1.42%;能有效促进苹果树新稍和叶片的生长,新稍长度比传统滴灌提高了1.44%~4.94%,百叶鲜质量比传统滴灌提高了2.13%~4.16%;能显著促进苹果树果实的生长,单果重比传统滴灌增大了7.05~14.99 g,优果率比传统滴灌提高了9.4%~14.7%;能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灌水量比传统滴灌节约了8.09%,水分利用效率比传统滴灌提高了10.62%~15.30%。可见,根区滴灌技术在陕北黄土丘陵区山地苹果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效果,但是,单纯依靠人为限量补水,山地苹果还不能达到优生区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
人性化生态型景观阳台已成为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追求。依据现代设计美学原理,论述了人性化生态型景观阳台绿化和美化设计的审美形态———技术美、形式美和艺术美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人性化生态型景观阳台设计美创作的方法———技术美命题设计、形式构图和语义表达、意境营造和风格表现,并结合设计实例作了分析阐述,为当今城市广泛开展的阳台绿化和美化活动提供了设计审美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分调控对干旱山地苹果树生长发育和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为灌溉补水是改善干旱山地果园水分供应状况的有效措施。为给山地果树精准灌溉提供科学依据,以陕北米脂山地6年生红富士苹果树为研究对象,以苹果树物候期为时段,以土壤田间持水量为标准进行了水分调控试验,研究分析了水分调控对干旱山地苹果树生长及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陕北山地苹果树萌芽期(3月下旬-4月中旬)、开花期(4月下旬-5月初)、新稍生长和幼果发育期(5月初-7月上旬)及果实膨大期(7月中旬-10月上旬)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50%~60%、50%~60%和70%~80%。在一般水文年,陕北山地苹果树萌芽期适宜的灌溉量为56.50mm,开花期为22.20mm,新稍生长和幼果发育期为92.63mm,其中5月初-6月上旬宜灌水75.16mm,6月中旬-7月上旬宜灌水17.47mm,果实膨大期降雨量可满足苹果树的需水量,不需灌溉。  相似文献   
4.
穆艳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369-371,376
森林生态林业产业已发展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护森林资源是森林永续利用的前提,必须开发有序,利用有方,适度进行。为此,中国森林植被资源的恢复与重建对策是:增强保护意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坚持以法治林;搞好退耕还林;大力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加强森林灾害综合研究;推动我国森林认证进程,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活化水技术可使水的理化性质发生显著改变,提升水分子活性,其中磁化、去电子、增氧等灌溉水活化技术能够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促进农田作物生长及增产,并且因其具有低耗能、无毒无害且高效快速的特点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磁化、去电子、增氧三种较常见的灌溉水活化技术对普通水理化性质的改善效果,及其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同时着重介绍了磁化水灌溉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土壤盐渍化的改良效果,并指出其中存在问题,以促进活化水灌溉技术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这对正处于淡水资源短缺、土地质量下降的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实现农业节水增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起垄覆膜垄沟覆草对山地果树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起垄覆膜垄沟覆草集雨条件下氮肥的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以7年生红富士苹果树为试材,田间布设起垄覆膜垄沟覆草(FS)、常规管理(CK)两种田间管理措施,3个氮肥施用水平(N 201.53、403.05、604.58 kg/hm2,分别以N1、N2、N3表示),每株树施15N-尿素5 g,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处理对果树氮肥吸收、利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同物候期FS的叶片氮含量高于CK,春梢旺长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片氮含量随叶龄的增加而降低,N2水平叶片含氮量高于N1和N3;不同物候期FS的叶片Ndff值高于CK,生长季内叶片的Ndff值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但是N2水平的Ndff值始终高于N1和N3;在果实采收期,FS的叶片、新稍、多年生枝、主枝、主干和果实的Ndff值均明显高于CK,且各器官N2的Ndff值均高于N1和N3;FS的15N-尿素利用率较CK处理提高6.65%~13.41%,FS的N2水平的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N1、N3水平(P0.05)。FS的单株产量、单果质量、优果率均高于CK,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滴定酸与CK接近,但不同施氮水平都表现为N2最大,N3次之,N1最小。在干旱贫瘠的山地苹果园,采用起垄覆膜垄沟覆草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果树对氮肥的吸收、利用率,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7.
太白山森林公园主要林型林内景观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太白山森林公园的林内景观质量进行评价,为公园内森林景观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太白山森林公园秋初林内景观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物理学景观评价原理和数量化理论-I统计学方法,对太白山森林公园林内景观的美景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在选取的10个评价指标中,枯枝和倒木、林下层高度、乔木枝叶整齐度、林下层整齐度、郁闭度以及树干形态6个因子对美景度的影响较大;而林下植被覆盖度、林木形态、地形变化以及胸径变异4个因子的影响较小。据此建立了林内景观评价模型,F检验证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合理可行的(F=7.758>F0.05(38)=2.35)。【结论】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建立的太白山森林公园林内景观质量评价模型,对公园的景观质量管理,特别是制定不同林型的管理措施,以及对不同区域森林景观利用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园林植被的蒸腾作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水量平衡至关重要,并且能够调节小气候环境。本研究通过热扩散探针法(TDP),对校园绿地中29 a和24 a的银杏树干液流速率进行动态监测,量化不同时间尺度城市园林绿地中银杏的蒸腾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时期,29 a银杏的树干液流速率和液流通量均大于24 a银杏,且在生长季旺盛期差异显著(P<0.05)。29 a和24 a银杏蒸腾耗水季节性变动趋势相同,均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除自身生理调节以外,银杏树干液流速率变化受多种因子影响,土壤因子中,树干液流速率对表层土壤温度的变化最为敏感;气象因子中,对太阳辐射的变化最为敏感。不同季节影响银杏树干液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从不同季节出发建立回归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树龄与环境因子的改变,都会影响城市园林植被的蒸腾耗水量,是园林绿化配置与管理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黄土长武塬区苹果林地水量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长武塬为研究区,选取苹果园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蒸发、植物蒸腾、土壤含水量等水量平衡的各个组分,以月为时间尺度,分析初果园(9龄)和盛果园(19龄)林地系统的水量平衡状况,以期正确认识和评价黄土高原大面积种植苹果经济林的生态水文效应。结果表明:1)苹果林生态系统蒸散贡献量由小到大依次为冠层截留、土壤蒸发和果树蒸腾,初果园的土壤蒸发作用大于盛果园,而盛果园的蒸腾作用却大于初果园;2)土壤蒸发量及果树蒸腾量具有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土壤蒸发较果树蒸腾最大值出现提早一个月,土壤蒸发量6月份出现最大值,果树蒸腾最大值出现在7月;3)2014年盛果园、初果园5-8月总的平衡项分别为19.2 mm和-36.7 mm,占该时段降水量的7.9%和15.1%;2015年盛果园5-9月总平衡项为15.7 mm,占该时段降水量的4.3%,初果园5-9月的平衡项为-0.1 mm。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塬区农田、果园结构调整和土壤有限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活化水技术可使水的理化性质发生显著改变,提升水分子活性,其中磁化、去电子、增氧等灌溉水活化技术能够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促进农田作物生长及增产,并且因其具有低耗能、无毒无害且高效快速的特点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磁化、去电子、增氧三种较常见的灌溉水活化技术对普通水理化性质的改善效果,及其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同时着重介绍了磁化水灌溉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土壤盐渍化的改良效果,并指出其中存在问题,以促进活化水灌溉技术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这对正处于淡水资源短缺、土地质量下降的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实现农业节水增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