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县域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探索——以江西省余干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中国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整体推进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日趋完善的同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土地持续利用、农村环境改善、农产品加工废物、循环产业链延长等)也逐步凸现出来,对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本研究以余干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例,通过对余干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生态足迹的分析,发现余干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余干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与生态农业相结合、农业产业化与旅游观光业相结合),以期为县域农业产业化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江西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江西省农业发展方向,运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西省2000—2012年农业产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的5个分支(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涉农服务业)间存在正向线性关系。农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种植业和畜牧业依旧是江西农业经济的主体,其他3个产业产值整体偏弱,尤其是涉农服务业,发展更是落后。江西省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农业的各个分支,综合区划、合理规划现有的农业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生产;在稳定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的同时,加大对其他农业分支的科技、信息和管理等投入力度,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为全国粮食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科学合理评估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可为其服务功能价值演变、改善和推广稻田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在梳理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和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体系、方法的基础上,对评估长江中游地区不同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对比,并归纳总结了该区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因稻田类型、稻区分布区域和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不同,各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方法和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量存在一定差异,认为未来研究需要不断完善不同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改进评估方法,提高评估准确性;同时本文还对长江中游地区部分稻田的服务功能进行了分析,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稻田微观试验和省市县区域宏观测算2个维度上,对稻田生态系统某一部分服务功能或系统整体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静态评估,而对其价值评估的长期动态跟踪研究不足,对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净价值研究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游双季稻田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长江中游地区不同种植模式和秸秆还田管理下农田土壤养分、有机碳及其酶活性的变化,评估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可为长江中游双季稻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2012—2017年进行不同轮、连作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冬季休耕—双季稻,冬种紫云英—、油菜—、大蒜—和轮作(马铃薯、大蒜、油菜和紫云英年际轮作)—双季稻5个处理,在冬季作物秸秆和水稻秸秆双重还田条件下,通过运用多元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结合南方双季稻田土壤的适宜性,筛选出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MDS)中土壤质量指标并测定,最后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双季稻区的土壤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区,经过6年的冬季种植合适作物并秸秆双重还田,相比冬季休闲处理,除冬季种植大蒜处理外,其他冬种处理均能有效提高稻田土壤质量10.73%~12.91%,不同冬种方式下双季稻田的土壤质量高低依次为不同冬种轮作(0.726)冬季种植油菜(0.723)冬季种植紫云英(0.712)冬季休闲(0.643)冬季种植大蒜(0.638)。由此可见,适宜的轮作方式及秸秆双重还田能显著提高双季稻土壤质量,这为南方稻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农业系统工程是指在与农相关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目的是为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经营和管理制定计划、实施规划及选择最优方案。全面了解农业系统工程,有助于人们合理地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此,首先对农业系统工程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扼要叙述了农业系统工程的发展过程;再次,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总结,得出农业系统工程具有复杂性、整体性、实践性、最优性、动态性和多目标性等特点,其常用的方法有模型法、系统诊断、系统预测和决策论等;最后,归纳出农业系统工程用来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优化、设计、设施和预测等问题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6.
南方丘陵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以江西省余干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工具和有力措施。然而,在南方丘陵区,农业机械化程度普遍偏低,已成为南方丘陵区农业现代化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和重点突破的瓶颈。为此,以丘陵地形典型的余干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南方丘陵区在发展现代农业时面临的问题,探索了南方丘陵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南方丘陵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以期为南方丘陵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