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起垄栽培因其能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及增加产量,已得到广大农户的认可和采用,但起垄播种装备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研制了一种基于高垄种植的花生播种施肥机,主要由旋耕机、起垄装置、机架、播种、施肥、喷药和覆膜装置等部分组成,可一次性完成起垄、施肥、播种、喷药、覆膜及压膜等作业,并有效解决了起垄高度不...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目前花生联合收获中摘果效率低、破损率高及易堵塞的主要问题,结合现有的几种摘果方式,研制出一种钉齿式纵轴流花生摘果装置。钉齿式纵轴流花生摘果装置主要包括凹板筛、摘果滚筒上盖、导流板、锥形喂入挡板、摘果滚筒、固定在摘果滚筒上的喂入搅龙叶片、钉齿、固定钉齿的U型齿杆及1根中心轴贯穿整个摘果滚筒。同时,对主要机构的主要参数进行设计,研制出了钉齿式纵轴流花生摘果装置的试验平台,并采用BBD试验设计的相关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经分析得出结论。试验验证表明:其各项摘果指标均达到相关要求,该研究结果对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摘果装置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花生捡拾联合收获机捡拾台螺旋喂入与升运输送过程中秧果易拥堵而造成荚果破碎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花生捡拾联合收获机喂入输送装置。通过动力学与运动学的秧果喂入和输送过程分析,开展花生秧果与搅龙输送装置、花生秧果与链靶升运装置的互作关系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确定秧果喂入和输送关键部件的结构和运动参数,并进行集成研究。以田间自然晾晒3~5天的花生植株为材料,以输送率、荚果破碎率为试验指标,以喂入量、喂入搅龙转速、喂入口输送间隙为因素进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当喂入量3kg/s、喂入搅龙转速150r/min、喂入口输送间隙90mm时,作业性能达到最优,输送率为99.83%,荚果破碎率为0.28%,输送过程稳定可靠,未发生堵塞现象,满足花生联合收获机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前,花生在收获后荚果上所带子房柄主要依靠人工去除,人工去柄效率低、作业成本高,制约了我国花生产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锯齿刀式花生子房柄装置,建立了带子房柄花生荚果颗粒模型,设计2、4、6、8、10共5种不同的锯齿切柄刀排列方式,并采用EDEM软件对该装置进行切柄过程仿真,确定了8组锯齿圆盘刀排列效果最佳。为获取花生子房柄切除装置最佳工作参数组合,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进行设计,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分析,最终得到最佳参数组合:在锯齿圆盘刀的转速为64.05r/min、筛选栅板的振动频率为4.31Hz、筛选栅板倾角为8.81°时,去柄率≥94.44%,破损率≤0.92%。试验验证该装置对花生荚果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可满足各项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三垄六行花生联合收获机大喂入量情况下摘果作业的要求,对摘果对辊的结果及重要参数进行了设计与试验。通过试验建立了摘果对辊转速、摘果对辊长度、摘果叶片重叠距离与花生破碎率和漏摘率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摘果机构可以有效地对花生进行摘果,当摘果对辊转速为580r/min、摘果对辊长度为1000mm、摘果叶片重叠距离为9mm时,花生破碎率和漏摘率分别为0.67%和0.84%,摘果效果最佳,符合花生摘果机行业标准(NY/T-993-2006),提高了我国花生联合收获的效率,为接下来花生联合收获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油莎豆作为一种新型油料作物,其联合收获机摘果脱出物的筛分是机械化收获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筛分效果,以现场采样油莎豆摘果脱出物样本物料为研究对象,测定出样本物料油莎豆颗粒组分质量分数为76.8%,颗粒大小为13~18mm;建立物料颗粒离散元模型,导入EDEM软件进行不同筛面的仿真模拟试验分析,得出编制筛最佳网尺寸为18mm,筛分效果为91.46%;冲孔筛最佳网尺寸为20mm,筛分效果为87.77%;鱼鳞筛最佳网尺寸为20mm,筛分效果为87.47%;进行台架筛分试验分析,并得出选用筛孔尺寸为20mm的编制筛网可得到最佳综合筛分效率94.32%。研究结果可为油莎豆机械化筛分装置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