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李奇  刘祯  艾金龙 《南方农机》2023,(8):107-109
职业教育是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的关键,是实现乡村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课题组以湖南省为例,分析了职业教育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的意义,指出湖南职业教育助推乡村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国家政策、传统理念和历史影响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南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发展路径,即更新乡村振兴人才的职业教育理念,完善乡村振兴人才的职业教育产学研体系,构建全面的职业教育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使用APSIM作物模型,模拟1981−2014年华北平原夏玉米、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1(提前10d)、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2(提前20d)四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变化、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四种种植模式中,1981−2014年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模式下土壤N2O排放量最小(514.81kg·hm−2)、土壤主要温室气体平均排放量最少(0.30MgCO2-eq·hm−2);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1(提前10d)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平均变化量最少,为120.78kg·hm−2;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2(提前20d)种植模式的土壤主要温室气体平均排放量次之,为0.76MgCO2-eq·hm−2;四种种植模式中,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的平均产量最高,为23405.47kg·hm−2;夏玉米种植模式下土壤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效应最好(GHG=0.02 MgCO2-eq·hm−2),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2(提前20d)种植模式次之(GHG=0.04 MgCO2-eq·hm−2);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考虑粮食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各方面,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2(提前20d)两年三熟种植模式是华北平原较为理想的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3.
湖南小龙虾养殖发展迅速,高密度人工养殖小龙虾已造成洞庭湖区的面源污染.鉴于此,本文梳理了淡水小龙虾高密度养殖的水体环境污染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旨在降低高密度小龙虾养殖的风险,为实现养殖水体的低成本、高效率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艾金龙  王欢 《乡村科技》2020,(4):124-125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还未有一个农业产业实现物联网技术全覆盖。本文梳理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小龙虾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应用场景,为小龙虾产业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发展提供可行性基础,将有助于单产业纵深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从而真正实现智慧农业在单产品全产业链应用层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以甘肃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涡动相关仪(EC)和大孔径闪烁仪(LAS)的同步观测数据为基础,借助通量足迹模型,分析生长季和非生长季通量源区的分布与变化特征,比较了源区在不同风向下,足迹权重比的变化对二者观测值之间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在非生长季盛行西北风,在生长季则盛行东风,EC和LAS源区的空间分布与盛行风向一致,二者在非生长季源区的面积均大于生长季。(2)大气稳定条件下EC和LAS的源区面积普遍大于不稳定条件下。随着源区贡献率的增加(由50%增至90%),EC和LAS源区的重叠面积和足迹权重比也增加,并且非生长季的源区重叠程度优于生长季。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EC和LAS源区都呈现不规则分布的特点。(3)相比于东西风向,生长季南北风向下的足迹权重比更高,二者所观测显热通量值更为接近,决定系数(R2)也更高。说明源区的足迹权重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EC和LAS在观测结果上的差异,这为地表通量的尺度扩展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