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科学   15篇
  5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稻节水灌溉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我国水稻生严面积3210万hm2,水稻总产量达1.862亿t,面积及总产量在世界各国中均占第一位。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国水稻产量约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42%,稻田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9%。我国水稻约8%分布在北方(淮河—秦岭—白龙江以北),虽然所占比重不大.但绝对面积达260万hm’,因此不容忽视这部分水稻。北方稻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水量供需矛盾日益严重,甚至有些地区由于缺水而难以维持继续种植。全国92%以上的稻田分布在南方,在该区域,水稻的灌溉用水量占总灌溉用水量的90%以上,虽然南方降水…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云梦县,地处全国重点产棉区的江汉平原,经常出现伏秋旱,1976年开始进行棉田喷灌。为了探索棉花增产的新途径,1978年开展了棉花磁化水喷灌田间试验,主要成果如下: 一、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大片棉田之中,地势平坦,土质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地下水埋深5~7米,近几年来,棉花产量为140斤/亩(皮棉)左右,在灌溉方面,安排三个处理:(1)磁化水喷灌,(2)天然水喷灌,(3)天  相似文献   
3.
发展节水灌溉应注意的几个原则性技术问题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21世纪初期,我国将以空前的规模发展节水灌溉事业,计划安排大量的全国性节水灌溉项目。为了合理、高效地开展这些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使其节水效果好、经济效益高,提高出应注意以下五方面原则性的技术问题:节水灌溉的涵义与目的、技术措施体系、尺度效应、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主攻方向。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4.
不同灌排模式稻田排水中氮磷流失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不同灌排模式稻田排水中氯磷流失规律,以集成合理的节水灌溉与控制排水技术,在江苏高邮开展田间试验.试验区排水斗沟出口处设水位调控闸门,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对排水沟水位及田间水分进行控制,形成新型的控制灌排模式.与常规灌排模式进行对比,两年田间试验成果表明,控制灌排模式较常规灌排模式节水16.7%,增产7.1%,排水总量减少54%,水稻全生育期稻田排水中NH4+;-N、NO3-N与TP流失总量分别减少38.07%、82.29%和52.15%,节水减排和降污效果显著.采用控制灌排模式,通过实施灌水调控和排水管理.控制了氮磷流失关键时期的排水量.高效利用了水分和养分,取得了节水高产、减排控污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构建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合理的农田水肥管理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探寻灌区水稻节水、增产和减污相统一的措施,提出运用由田间、草沟、塘堰湿地和骨干沟"四道防线"组成的系统净化农田排水,并在广西桂林市青狮潭灌区及广西灌溉试验中心站开展了系统的试验研究。通过站内不同水肥处理下对田间节水、水稻增产、氮磷流失减少指标的分析,优选水稻田间最优水肥管理模式,即采用间歇灌溉模式、施氮肥总量不变、适当减少氮肥基肥增加追肥用量;在站外根据现有的水系分布构建"四道防线"系统,分析了各道防线对农田排水的净化效果以及提高净化效果的主要措施。由"四道防线"构成的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对农田氮磷排放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实现了减少农田面源污染和修复农田水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试验资料,利用FAO-56推荐的分段单值法和双值法构建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晚稻的作物系数曲线,分析了调整灌溉或降雨后的最大作物系数值对双值法水稻作物系数计算结果的影响,并根据2004年实测资料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条件下,晚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及乳熟期的作物系数实测值分别为1.14、1.49、1.43和1.12。分段单值法得到初始生长期、生育中期和后期的作物系数分别为1.1、1.39和0.79。降雨频繁阶段或灌溉阶段,对最大作物系数作调整后,减小了双值法作物系数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验证结果表明,2004年晚稻累积蒸发蒸腾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2.42%~16.24%,以基于调整后的双值法作物系数的晚稻蒸发蒸腾量模拟结果与实测值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7.
多级串联表面流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村生活污水已经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研究如何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农村建立能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且建设成本低、运行维护简单的人工湿地系统,该文通过在桂林市青狮潭灌区构建了多级串联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研究分析了不同子系统的水质净化效果及相关检测指标浓度的沿程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湿地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效率总体呈现出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的趋势,同时湿地的表面积越大,其对氮磷的去除率越高。研究还发现,该湿地系统对高浓度进水具有快速、稳定的去除效果,而对低浓度进水的营养盐去除则表现得较为平缓和持久。通过对湿地系统沿程氮磷浓度衰减的拟合及回归分析,建立了与湿地系统进口浓度有关的TN、NH4+-N和TP浓度的沿程衰减模型,相关分析表明其最佳的拟合模型均为指数衰减模型。该湿地系统在整个试验时期内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净化效果,有效地减轻了农村生活污水对外界水环境的破坏,指数衰减模型的建立也为后续湿地设计及排水水质预测提供了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正交法开展喷灌田间试验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不少地方正在不断地运用。也有许多单位由于未掌握其技术,从而不能运用自如。为此,我们特刊登茆智同志的“正交试验法在喷灌田间试验中的应用”一文,以推动正交法在喷灌田间试验中的推广应用,提高试验质量。本文共有七节。限于篇幅,分两次刊登。这期刊登前三节。后四节为正交法喷灌田间试验成果的方差分析法,多指标试验成果的分析法,有交互作用的试验,正交试验原理解释,将在本刊下期连载。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灌溉效益的分析计算是当前水利经济中一个急需解决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分析计算灌溉效益所依据的基本资料可以通过调查、统计和试验观测两种途径取得。用调查、统计方法,能获得比较广泛和较符合实际的资料;但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人为地安排一些“处理”进行对比试验,不仅能直接获得灌溉增产效益等资料,还可取得灌溉经济效益计算中所需的一些重要参数,如  相似文献   
10.
一,试验方法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克劳克斯村1平方英里范围的肥沃沙土地带上进行试验。试验中对比喷灌、沟灌、人工地下灌溉和自劝化地下灌溉四种灌水方法。这些灌水方法所采用的灌溉系统概述如下: (1)喷灌——固定式,三角形布置形式,支管相距12.2米。支管为51毫米直径的铝管,其上安装直径19毫米,高1.83米的不锈钢竖管,竖管上装4毫米直径的铜喷嘴。用阀门控制流量,各条支管的流量为113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