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水微灌系统生物堵塞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中水微灌作为缓解农业水资源危机的一种灌溉方式,可以将污水灌溉对环境和农作物造成的污染减轻到最小,但中水微灌溉将会加大灌溉系统堵塞的可能性。通过对造成中水微灌系统生物堵塞的水质、堵塞原因及堵塞的严重程度的分析认为,中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会造成微灌系统的堵塞,但中水中的无机颗粒是造成灌水器堵塞的首要原因。微灌系统的堵塞取决于污水的处理工艺及中水水质标准,其中主要与灌溉水的pH值,TSS和BOD5等参数有关,这3个水质参数可以用来对微灌系统的堵塞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对于微灌系统堵塞问题,可以通过改善水质,合理配置过滤设备及使用大流量灌水器和具有自冲洗功能的灌水器等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2.
生活污水用于灌溉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生活污水的特性 ,提出了投加混凝剂对生活污水进行强化一级处理的工艺。通过实验 ,肯定了其良好的除污效果 ,并对其出水应用于节水灌溉的可行性及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 ,确定了处理工艺流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将一种新的智能优化设计方法--粒子群算法,应用于污水管网水力参数优化设计.对污水管网的优化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通过实例说明了粒子群算法的优化设计过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与遗传算法相比较,粒子群算法更容易实现且优化结果更好,因此,该算法在给污水管网设计中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针对微污染水中浊度及COCMn超标的情况,试验采用石英砂过滤-活性炭吸附过滤的方式进行了连续流微污染水净化研究.过滤前投加混凝剂后采用纤维球进行助凝,混凝剂采用聚合氯化铝.试验结果证明,石英砂过滤加活性炭吸附过滤工艺在运行初期对微污染水中的浊度及CODMn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浊度及CODMn达到国家农村饮水安全的要求.但运行后期,该工艺对微污染水中的CODMn去除率较低,且反冲后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恢复,因此,活性炭的有效再生是活性炭用于净化微污染水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初期雨水截留池容积计算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在初期雨水截留池容积计算上存在的分歧,通过分析初期雨水截留池的工作原理,结合雨水管网的流量和水质过程模拟,建立了以截污效果来确定初期雨水截留池容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污染物累积过程线的分析,确定出初期雨水截流池容积计算最优时刻为单位时间内进入截留池的污染物累积变化量由大变小时.并分析了泵吸强排式截留池与重力自排式截留池容积的计算过程,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根据以上原理以Matlab为平台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通过实例工程,进行泵吸强排式初期雨水截流池的容积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建立的初期雨水截留池,一方面截污效果好,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减轻后续雨水泵站的负荷,降低运行费用,提高泵站效率.  相似文献   
6.
水力絮凝池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絮凝反应对水力条件的要求,采用Fluent软件对水力絮凝池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对传统的絮凝池进行了改进,设计出了穿孔旋流网格絮凝池。并讨论了竖井断面形状和穿孔形状对絮凝池流场的影响,并对絮凝池进行相应的优化。最后通过连续流的模型试验,对穿孔旋流网格絮凝池进行了试验验证,确定了该模型的最佳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7.
以雨水中污染物质的浓度为研究对象,采用一阶负荷模型与阶式CSTR模型,对雨水地表径流过程与管网中的传输过程进行模拟,得出了雨水管网进出口污染物质的浓度变化过程线,并通过实例工程进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该模拟方法结果稳定,得出的雨水管网水质过程线可以用于研究雨水造成的污染情况,并对雨水受纳水体的修复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我国水资源状况及国内城市用水现状,通过借鉴国外部分城市的先进节水技术与管理经验,提出了适用于国内城市的节水方法及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9.
生物炭吸附去除溶液中硝态氮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生物炭对减少水体环境中的硝酸盐污染、土壤氮素淋溶损失等问题的研究正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对目前国内外生物炭对NO-3-N的吸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了生物炭对NO-3-N的吸附机理及其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等,指出生物炭对吸附NO-3-N的可行性,并提出未来该研究领域中尚存的薄弱环节包括吸附机理的模型建立、工业水处理的应用研究、提高吸附效率的改性方法、生物炭吸附材料的解吸及再生利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等。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中存在饮用含氟水超标的情况,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各种对含氟水的处理方法,并详细分析了各种处理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根据分析比较的结果,结合我国目前农村的特殊情况,建议在我国饮用高氟水的农村地区采用混凝沉淀法处理含氟水,并推荐有较好除氟效果的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