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2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菠萝人工采收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机电一体立式夹持菠萝采收装置。通过ANSYS workbench对该机器进行有限元分析,对重要的受力部位进行静力学分析,用以验证辅助人工采收菠萝的可行性,从而解决人工采收固有的劳动强度大、易伤手等问题。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装置的连杆式夹持机构与锥齿轮折断机构在理论上满足强度和刚度需求。制造实物样机,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结果,结果表明:该装置满足实际生产中的强度与刚度需求。  相似文献   
2.
五针松属松科,它针叶短簇、枝叶紧密、五针一束、树姿优美、生长缓慢、寿命长、四季常青,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最佳的盆景树种之一,是众多花卉盆景爱者好者梦寐以求的。但因其繁殖难、数量少、价格高,使盆景爱好者可望而不可及。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用黑松和马尾松二种松树的树桩作砧,采用多头嫩枝嫁接的方法进行了试验,试验获得了成功。一方面,这样做可以大大缩短盆景制作时间。因为采用五针松实生苗制作盆景要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制作一盆上档次的盆景,而采用这二种松树树桩作砧木进行嫁接制作五针松盆景只需 3年…  相似文献   
3.
板栗可采用多种嫁接方法。如果采用劈接、切接、插皮接等方法其成活率只有60-80%,有的甚至更低,而用挖骨皮接其成活率一般可达95%以上。而且壮苗率高、苗木生长快、操做技术简单易学。 一、嫁接时间 板栗挖骨皮接应选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之间进行。其它时间嫁接,成活率都会受到影响。 二、穗条的采集与处理 1、穗条的采集:穗条应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从无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或品系)的成年母树的中上部采取生长健壮、充分木质的1年生枝条。如需到外地采集调运穗条,则要做到穗条不失水。具体做法可采取湿砂掩埋法,即将穗条…  相似文献   
4.
5.
在油茶生产中,由于认知上的差距,在选地、整地、间种、施肥、除草、修剪等环节存在一些操作上的误区,文章从不同方面对这些误区加以简述,并逐一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水产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性状及鉴定方法,阐述了嗜水气单胞菌对水产动物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3因素,每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出结论:种子处理因素对平均成苗率产生极显著影响;施用基肥和追肥处理对苗木高生长产生极显著影响,而且追肥〉基肥处理;追肥对苗木地径生长也产生显著影响。每667m2施复合肥25kg、腐熟的菜枯200垤作基肥、将种子与湿河沙按1:2的比例混合进行低温层积贮藏、追施尿素15kg/667m2这样的组合是用南方红豆杉种子培育优质壮苗的最优水平组合。  相似文献   
8.
木荷又名荷树,是山茶科木荷属植物。因其树干端直,树冠优美,叶子茂密、四季常绿,可与其它常绿阔叶树混栽,配植在山坡、溪谷和房前屋后作风景林,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它还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是庭院美化和行道绿化的好树种。因它叶厚、含水量高、不易燃烧,是营造防火林带的最佳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80年代初农业蚜虫开始侵入桑园后,逐年加重危害桑树梢头,嫩叶,造成桑叶畸形、硬化,生长缓慢,严重的减产桑叶20-40%。蚜虫变为桑树新害虫,为有效控制其危害,经多年的调查观察和防治实践,初步摸索桑蚜发生与为害规律和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西鹃嫁接与扦插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是不受时间限制,一年四季均可嫁接;二是生长快,长势强;三是可将几个品种嫁接在同一砧木上,大大增强了观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