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办学风险日益增高、办学体制日益灵活,办学矛盾日益凸显的今天,如何让职业教育之舟不偏离航线、不迷失中心、不脱离大局,职业教育怎样守底保底并托底,是职业教育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底线思维方法在未来职业教育发展考量与规划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
耕翻深度对马铃薯生长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马铃薯最适耕翻深度,挖掘马铃薯增产潜能。【方法】在阴山北麓研究了耕翻深度(D20:20 cm、D30:30 cm、D40:40 cm和D50:50 cm)对土壤水分、马铃薯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适度深耕翻可显著提高植株的最大叶面积指数,D30、D40和D50处理较D20处理分别增产30.4%~36.8%、18.5%~21.2%和27.8%~34.8%。适度深耕翻可明显提高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后的茎叶干物质累积量。在马铃薯块茎干物质积累过程中,自块茎膨大后期之后,D40处理和D50处理较D20处理能够显著促进马铃薯块茎干物质的积累,D40处理最好。生育期间马铃薯田70 cm土层内的平均含水率,D40和D50处理下明显降低,且在D50处理下达显著水平;在最大蓄水土层(20~50 cm)中,D40处理和D50处理含水率显著降低,分别减少7.3%~8.5%和24.9%~27.1%。D40处理和D50处理较D20处理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分别增加29.3%~44.7%和19.4%~41.11%。适度深耕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大薯(150 g)率,D40处理和D50处理相近,高于浅耕处理,D30处理高于D20处理。【结论】本试验条件下,马铃薯最适耕翻深度为40 cm。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内蒙古自治区各类型马铃薯氮素养分吸收特点,给予生产施肥环节中一定的理论支持,选择了5个在内蒙古自治区广泛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大西洋’、‘费乌瑞它’、‘克新1号’、‘陇薯3号’和‘夏坡蒂’),在武川县大豆铺村进行大田试验,对马铃薯各生育时期的不同器官中氮素吸收量、积累速率以及转运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个品种马铃薯的氮素阶段积累量的峰值出现于出苗后的60~75 d。早熟品种‘费乌瑞它’氮积累总量最小,为610.85 kg/hm^2;而中晚熟品种‘大西洋’的氮积累总量相对较大,达到847.56 kg/hm^2。全生育期氮素在叶片中的分配呈现递减趋势,在茎秆中的分配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在块茎中的分配呈现递增趋势。叶、茎秆、块茎中氮素分配率在全生育期中的变化区间分别为(29.9%,93.0%)、(6.6%,36.7%)和(0,59.9%)。研究表明,不同品种马铃薯氮素吸收方式差异较大,大田施肥管理需做针对性处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