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碎散的农村居民点分布是丘陵区新农村建设中土地利用的重大问题之一,以典型丘陵区——四川雁江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为例,运用Fragstats 3.3以及GIS的空间分析技术,从景观指数、海拔高度、坡度、坡向、道路、河流等方面定量分析了浅丘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特征,找出了其存在的关系,并从改善居住条件和土地整理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建设与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秸秆堆肥过程处理猪场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进行了以玉米秆、稻草、麦秆为载体吸收猪场废水的堆肥发酵试验,以探讨利用堆肥过程处理猪场废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秸秆与猪场废水联合堆肥发酵可以有效地处理利用猪场废水,秸秆吸收利用粪水的吸水比为1∶5.94~1∶6.65。秸秆吸收猪粪水堆肥的温度以及50℃、55℃以上持续时间比吸收猪粪水厌氧消化液的高。玉米秆、稻草堆肥温度以及50℃、55℃以上的持续时间高于麦秆的堆肥。以玉米秆、稻草为载体的堆肥,经历了一个pH下降的酸化过程,然后再上升至8以上;以麦秆为载体的堆肥几乎一直处于酸化过程中。堆肥过程中氮、磷、钾是一个累加的过程。以稻草为载体的堆肥,其钾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余两种。秸秆吸收猪粪水的堆肥,氮、磷、钾含量高于吸收猪粪水厌氧消化液的堆肥。以猪粪水厌氧消化液或麦秆为原料的堆肥不利于腐殖酸,特别是胡敏酸的形成,而玉米秆+猪粪水、稻草+猪粪水的堆肥有利于胡敏酸的形成。结果证明采用堆肥过程处理利用猪场废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是四川省一项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农民增产增收、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总结了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对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构建城乡统筹信息服务平台,对增强城乡信息传输、促进城乡优势互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四川省阿坝州为例,构建了城乡统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介绍了平台的设计方案和总体构架,并对数据库建设、平台功能设计及实现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采用堆肥发酵仓法在冬季和夏季进行了秸秆堆肥过程处理猪场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总的吸水率(1∶9.43)比冬季(1∶6.65)高41.8%;夏季堆体温度50℃、55℃以上持续时间分别比冬季长14d和18d。加猪粪水处理、含麦秆少的处理、鼓风处理的吸水率分别高于加厌氧消化液处理、含麦秆多的处理、翻堆或翻堆 鼓风的处理;堆体温度50℃、55℃以上的持续时间也表现出与吸水率同样的趋势。在堆肥过程中,氮、磷、钾是一个不断累加和浓缩的过程。堆肥过程结束时,全氮含量达到3%左右,全磷达0.7% ̄1.75%,全钾达1.8% ̄3%,氮、磷、钾总养分含量在5.5% ̄7.5%之间。堆肥过程对蛔虫卵100%杀灭,除加猪粪水厌氧消化液的处理、以单纯麦秆为载体的处理外,其他处理的卫生指标均达到了《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的要求。载体吸水率、高温持续时间、堆肥养分含量以及卫生指标说明稻秆最适合作为载体处理利用猪场废水。  相似文献   
6.
猪场废水堆肥化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秸秆为载体与猪场废水联合堆肥,进行不同通风方式(鼓风、翻堆、鼓风 翻堆)及添加猪粪水和猪粪水厌氧消化液的对比试验,对堆肥过程中主要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变化作了动态监测,同时分析了堆肥过程中相关降解酶的活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研究猪场废水堆肥化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多,变化幅度最大,霉菌次之,酵母菌较少,而放线菌很少。纤维素酶活性在堆肥初期增加,然后逐渐降低;脲酶活性前期较低,在70d后迅速上升;过氧化氢酶活性初期较高,随后迅速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由于堆肥条件及添加原料不同,不同处理的微生物数量和降解酶活性变化趋势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堆肥处理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及变化趋势和降解酶活性变化都与传统堆肥方式有所不同,主要是由于废水的不断添加所带来的原料持续供应和高湿条件。  相似文献   
7.
平菇培养料中的污染真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年中定期采集四川省雅安市代料栽培平菇的种植户被真菌污染的培养料,进行真菌分离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粘帚霉(Gliocladium spp.)已经取代木霉(Trichoderma spp.)成为平菇代料栽培中培养料最主要的污染真菌。  相似文献   
8.
以达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为例,介绍了一套全新的生态县(市)建设规划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即"区域创新斑块理论、景观格局分类方法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模拟技术".展示了"城市—农村—半自然—自然"四大景观格局划分方法;把生态县(市)建设任务明确为"区域生态工程—景观生态工程—创新园地工程—生态细胞工程"共四个层次,使生态县(市)建设任务全部落实到空间实地上.在长期从事区域创新和发展格局识别研究工作中,以及在对四川省近20个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的实践运用中,初步印证了这一技术体系适用于大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在正确理解和表达创新空间、发展动力、景观生态,以及系统目标、发展任务、实现步骤等方面,较好地解决了规划创新性、空间布局直观性和项目实施可操作性等问题,是对传统规划方法的一次变革.  相似文献   
9.
快速、准确获取农作物长势信息能够为种植业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依据。研究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某猕猴桃农业园为例,基于微小无人机遥感平台,采集了研究区可见光遥感影像、地面实测数据及其它管理信息。经过处理获得研究区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和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在此基础上选取8个不同样方网格进行分析,运用影像分割算法对DOM进行分割,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DSM进行分类并统计猕猴桃上架的面积,并计算得到各样方的上架猕猴桃覆盖度(%),依据实际上架株数与覆盖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DOM的分割很难区分猕猴桃和其他植被;对DSM的空间分析表明,以搭架的水泥柱平均高度来区分猕猴桃与其他杂草是可行的,覆盖度与猕猴桃实际上架株数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2=0. 8416),即猕猴桃覆盖度越多则上架株数也是增加的,通过猕猴桃覆盖度可以反映猕猴桃上架株数情况进而反映猕猴桃的产业状况,该方法为快速监测猕猴桃生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成都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利用150份游客调查问卷分析了旅游市场需求。探讨了成都市传统村落旅游发展定位及深度开发的策略,以期为成都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