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羊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羔羊及幼龄羊的急性传染病。沁水县某村部分农户因羔羊拉稀死亡,养羊户杨某前来我中心站求助,后经诊断确诊为羊大肠杆菌病,经治疗大部分恢复健康。现结合笔者临床实践谈谈对该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养羊业的发展,羊的繁殖配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利用器械采集公羊的精液,经检查和处理后,再通过器械将精液输入发情母羊生殖道内,达到母羊受胎的配种方式,称为羊的人工授精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猪在饲养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导致其出现疾病,降低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实际养殖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各种疾病展开防治管理。本文将重点对猪传染性胃肠炎展开研究,确定该种疾病在发病中的特点以及预防治疗方法,降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负面影响。一、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一)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原流行特点导致猪传染性胃肠炎出现的病原的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该病毒能够附着在猪的各个器官上、体  相似文献   
4.
农牧交错带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以及资源利用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氮循环作为土壤物质流通环节的重要一环,氮素作为重要的养分来源,投入到农牧业中的数量日益增多,在满足人类对食物、畜产品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区域性氮环境污染问题。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不同区域氮素流动特征及环境效应的有关分析,在明确不同区域农牧系统氮素流动特征及其产生的环境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不同区域的氮素流动特征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为北方农牧系统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土壤中秸秆碳氮的分解与固定受栽培方式(包括覆膜)和施肥的影响。关于不同覆膜与施肥下秸秆碳氮在团聚体中固持特征仍不很明确。  方法  将表层土壤(0 ~ 20 cm)与13C15N双标记秸秆混合后在田间进行原位培养150 d,分析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中秸秆来源碳(13C-SOC)和氮中秸秆来源氮(15N-TN)的含量。  结果  施肥、栽培方式及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P < 0.05)> 0.25 mm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和 < 0.053 mm团聚体中有机碳和氮含量。不覆膜栽培下,与有机肥配施氮肥(M2N2)处理和不施肥(CK)处理相比,单施氮肥(N4)处理使 > 0.25 mm团聚体中13C-SOC含量分别增加了36.36%和20.69%。覆膜栽培下,N4与其他处理(M2N2和CK)相比,各级团聚体中13C-SOC含量增加了22.87% ~ 53.37%。不覆膜CK与覆膜CK处理相比,0.25 ~ 0.053 mm和 < 0.053 mm团聚体中13C-SOC含量增加了16.00%和46.15%(P < 0.05)。不覆膜栽培下,CK和M2N2处理与N4处理相比,< 0.053 mm团聚体15N-TN含量分别增加了44.85%和28.60%。同一施肥处理,不覆膜栽培下秸秆来源碳氮对 < 0.053 mm团聚体中有机碳和氮的贡献率平均分别比覆膜栽培增加了55.06%和21.35%。秸秆碳氮在团聚体中的分配比例随团聚体粒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秸秆碳和氮分配到 > 0.25 mm团聚体比例平均分别为22.22%和42.14%。  结论  土壤添加秸秆后秸秆碳氮主要固定于 > 0.25 mm团聚体,且单施氮肥促进了秸秆碳在各级团聚体中固存,不覆膜有利于 < 0.053 mm团聚体中碳氮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俗称"烂肺病",是由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咳嗽、纤维蛋白渗出性肺炎和胸膜炎为特征。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法定报告的动物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8.
羊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绵羊、山羊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从外地引进的羊只或饲养条件较差的羊群,常给养殖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该病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披针叶黄华总生物碱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SCDE)的方法,研究了披针叶黄华萃取工艺,得到总生物碱.探讨了各种影响因素对披针叶黄华萃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SCDE的最佳工艺为:萃取温度45 ℃、萃取压力20 MPa、CO2流量20 kg/h、萃取时间80 min.在此条件下,总生物碱得率3.1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