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于田县昆仑灌区水资源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于田县灌区由于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使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合理利用。本文 在分析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工程措 施,探讨了灌区的发展规模,并指出节水是灌区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优化出石羊河流域主导作物适种优劣顺序,为流域综合治理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借鉴.以流域种植作物为研究对象,以作物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基于综合效益的主导作物优化顺序模型,优化提出石羊河流域主导作物种植顺序.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作物综合效益优先种植顺序为:洋葱、籽瓜、小麦、玉米、辣椒、棉花、茴香、向...  相似文献   
3.
论文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石羊河流域北部平原区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对影响指标进行了分类。在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用主成分分析剔除存在相关性、信息重叠的指标,得到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指标代替原来的评价指标,对流域生态安全进行聚类分析。所得符合实际,可为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尝试根据石羊河流域北部平原区的不同地质地貌、气候、农业、生物土壤及人类经济活动等特征及流域承担的生态功能状况,按照主导性和综合性原则,在生态环境主导因素区划的基础上,利用ArcGIS 的多层面迭加功能,将石羊河流域北部平原区划分为2个生态功能区及6个亚区。该区划将为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及生态需水计算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水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为甘肃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利用有关学者提出的研究方法,对甘肃水利现代化进程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甘肃水利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为43.9%,接近2000年的全国平均水平,较之目前还有5~7年的差距。因此,甘肃水利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6.
石羊河流域年径流序列的变异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重新标度极差分析法(R/S分析方法),对石羊河流域8条河流的年径流序列进行了变异诊断,计算了变异前后序列均值和年径流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8条河流的年径流序列已发生了变异,变异年份分别为:杂木河1989年,西营河1989年,金塔河1973年,黄羊河1982年,古浪河1984年,大靖河1959年,东大河1967年,西大河1960年。经回归分析表明,对这些变异年份的诊断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石羊河流域北部平原区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根据石羊河流域北部平原区的不同地质地貌、气候、农业、生物土壤及人类经济活动等特征及流域承担的生态功能状况,按照主导性和综合性原则,在生态环境主导因素区划的基础上,利用ArcGIS的多层面叠加功能,将石羊河流域北部平原区划分为2个生态功能区及6个亚区.该区划将为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及生态需水计算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流域各灌区种植的作物适应新时期的水土资源条件,以灌区种植作物为研究对象,以流域水土资源为约束条件,建立主导作物筛选模型,筛选提出了石羊河流域各灌区的主导作物,可以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河西内陆区玉米常规灌溉制度下水量浪费严重、水分利用效率低下和种植结构单一等现状,采用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的方法,分析地埋式滴灌条件下不同毛管埋深对大田玉米土壤水分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布规律以及玉米出苗率、株高及茎粗、叶面积及单株干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距离毛管中心两边同等位置处,其土壤含水率基本呈对称状态,垂直方向上距毛管中心两边同等位置处,其下面的土壤含水率略高于上方含水率。滴头流量为1.2 L/h时,处理T1出苗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出苗率达到56.51%,其次为处理T2可达20.61%,其余处理出苗率都不足10%;埋深40 cm处理在各生育期的株高及茎粗、单株干物质量显著低于埋深30 cm与埋深35 cm;毛管埋深30 cm更有利于叶面积系数的增加。同一毛管铺设方式下、灌水定额和灌水时间一致的情况下,滴头流量为1.6 L/h时其产量显著高于滴头流量为1.2 L/h的处理。毛管埋深为30 cm、间距为60 cm为适宜地埋式滴灌条件下大田玉米的最优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