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荷电液滴破碎过程十分复杂,影响因素繁多,并且破碎时间短暂。难以进行试验研究。对荷电液滴的破碎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荷电后液体表面张力的变化,得出荷电液滴耽数的表达式,得出破碎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气液相对速度、气液物性参数以及静电场。在此基础上,选用VOF多相流模型、四边形网格和SIMPLE算法,设定不同的气液相对速度、液滴初始粒径等参数。对液滴破碎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发现耽数不同,液滴有可能出现袋形破碎、剪切破碎或爆炸破碎。对于低粘度液体,We数可以作为破碎类型的主要判别依据。气液参数相同的情况下,荷电液滴耽数大,液滴更容易发生变形破碎。  相似文献   
2.
玉米油乳化液电破乳时离散液滴的电聚结和电分散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破乳已在许多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探讨食用油乳化液的的电场破乳机理,该文采用Winner99颗粒图象分析仪对直流静电作用下W/O油包水玉米油乳化液的离散相粒径进行了试验测试,分析了不同电压下离散液滴的电聚结及电分散特性。在理论分析及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初步的预测电分散的简化理论模型,并分析了粒径对电分散临界电压的影响。试验及理论分析表明,当临界电压达到5 700 V时,将出现电分散。电破乳的操作电压在1 000~5 000 V时,脱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静电雾化中滴径分布及局部流量沿径向分布规律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食盐溶液为雾化介质,对静电雾化中不同径向位置处的滴径分布及局部流量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雾化轴线处的平均滴径最大,沿径向方向的增大,平均滴径逐渐减小。在滴径分布特征上,轴线处和雾化边缘处的滴径分布呈现单峰分布特征,尺寸分布较窄,而在轴线至雾化边缘的中间区域滴径分布呈现双峰分布规律,尺寸分布较宽;雾化中心处的局部流量最大,沿径向位置的增大,局部流量逐渐减小。当总流量增大时,各径向位置处的局部流量均有所增大,但径向位置较小区域的局部流量增大幅度较大,而径向位置较大区域的局部流量增幅很小;当总流量不变而电压增大时,径向位置较大区域的局部流量增大,而径向位置较小区域的局部流量减小。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雷诺数下,工质的热物理性质对矩形微通道热沉内工质流动与换热的影响,该文建立了三维共轭传热模型,对微通道内单相层流的换热和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当雷诺数为16时,与常物性工质相比,变物性工质具有较佳的换热性能以及更低的摩阻系数,此时基于工质常物性的数值假设会与实际情况偏离,而当雷诺数增加至333时,常物性工质与变物性工质的流动和换热性能具有较好的吻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现有研究成果中矩形微通道热沉内工质流动与换热特性方面的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之间存在偏差的现象。该研究为进一步改进数值模型精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气力式雾化喷嘴最佳气耗率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旋流式气力雾化喷嘴对水进行雾化特性试验,以雾滴索太尔平均直径和粒径分布作为主要判断指标,确定了最佳气耗率的选取标准,分析了最佳气耗率与液体流量变化之间的规律。研究表明:不同内径的气力式雾化喷嘴在其液体流量改变时,均对应有不同的最佳气耗点。回归拟合了最佳气耗率的经验公式,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