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膜下滴灌不同玉米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近年来吉林省西部半干旱松原地区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膜下滴灌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20个玉米品种中,全生育时期内耗水高峰均出现在拔节—抽雄期和抽雄—灌浆期。其中,郑单958、先玉335、铁研24、良玉66和良玉99整个生育时期内耗水量较低,在465mm以下;农大364、禾玉3和宏育29耗水量较高,均在500mm以上。群体水分利用率(WUE)和籽粒产量以良玉99和良玉66较高,而穗位叶水分利用率(LWUE)则以先玉335和郑单958最高。在实际生产中,可优先选择良玉99和良玉66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对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良玉99、利民33和农华101为试验材料,在松嫩平原典型半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比较分析了覆盖地膜与不覆盖地膜的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特性,结果表明,滴灌玉米覆膜与不覆膜相比较,其籽粒产量显著增加,穗部性状穗长、行粒数和百粒质量显著增加,秃尖长度显著降低。植株干物质积累量覆膜比不覆膜显著增加;吐丝以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比例和单株光合生产量覆膜比不覆膜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熟期西藏甘蓝型春油菜的生育期性状、生长动态和成熟期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明确西藏高原农区甘蓝型春油菜的品系配置与高效增产效应。【方法】2019-2020年,选用早熟NY16、中熟NY28和晚熟NY52 3个不同熟期的甘蓝型春油菜品系,设置1.5×105(D1)、3.0×105(D2)、4.5×105(D3)、6.0×105(D4)和7.5×105株/hm2(D5)5种不同种植密度,共计1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测定3个油菜品系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生育期性状、动态生长指标和成熟期产量及农艺性状,比较不同密度和品系的温度与光能利用效率,通过籽粒产量和光温利用效率确定合理的品系和密度配置。【结果】①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参试油菜品系营养生长阶段缩短,所需积温降低,从而导致整个生育期历时和所需积温减少;与早熟品系相比,中、晚熟品系的苗期和花期较长。②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参试品系的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单株粒质量均有所降低,合理密植可弥补单株生产力降低造成的产量损失;早熟品系在不同密度下的平均籽粒产量为1 634.96~2 456.23 kg/hm2,并在7.5×105株/hm2(D5)种植密度达最大值;中、晚熟品系平均产量为1 734.61~2 809.74和1 942.03~3 108.22 kg/hm2,并在4.5×105株/hm2(D3)种植密度达最大值;③密度增加可加快甘蓝型春油菜生育前期茎秆的伸长,抽薹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茎粗均降低,7.5×105株/hm2(D5)种植密度下油菜茎秆明显纤细。与早、中熟品系相比,晚熟品系对密度响应更明显。④合理密植可优化油菜的光温利用效率,其中早熟品系的光能和温度利用效率在7.5×105株/hm2(D5)种植密度下达最大值,分别为0.148 g/MJ,1.537 kg/(hm2·℃);中、晚熟品系光能和温度利用效率均在4.5×105株/hm2(D3)密度下达最大值,分别为0.156 g/MJ,1.578 kg/(hm2·℃)和0.163 g/MJ,1.638 kg/(hm2·℃)。【结论】春油菜早熟品系密度为7.5×105株/hm2,中、晚熟品系密度为4.5×105株/hm2时,其产量及光温利用效率达最大值。相同种植密度下,中、晚熟品系的光温利用占优势,在一定无霜期范围内,应充分协调生态条件与密度的关系,建议西藏地区应注重甘蓝型春油菜中、晚熟品系的选育与利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