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田间裂区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对寒地粳稻干物质累积与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对抽穗期、抽穗期后、成熟期的干物质累积量、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化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且互作效应显著。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结合适量的氮肥用量可显著提高抽穗期、抽穗期后、成熟期的干物质累积量、茎鞘物质的输出率和转换率;中、重干湿交替方式下,增加氮肥用量虽可提高干物质累积量,但不利于抽穗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累积和茎鞘物质的转运。减少氮肥用量可减缓水分胁迫对干物质累积及转运控水效应和互作效应的负效应。本试验表明,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结合150~225 kg·hm-2的氮肥用量的方式为本试验条件下最优的水、氮互作方式;而中、重干湿交替灌溉方式,氮肥用量应减为75~150 kg·hm-2,以缓解控水效应和互作效应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2.
正垦稻31是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育成的,以垦06-1193为母本,以垦06-931为父本,经有性杂交,主茎11叶,2015年10月通过了黑龙江省垦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种植,全生育期127d,需≥10℃活动积温2 250℃左右。该品种秧苗健壮,分蘖力强,兼具耐冷性与抗稻瘟病特性,食味品质好。本  相似文献   
3.
冷害是寒地粳稻生产极其重要的限制因素。培养耐冷害品种,是防御低温冷害的根本手段。从耐冷水稻资源的挖掘、水稻耐冷性基因定位、相关基因的转基因工程及耐冷性遗传等方面综述耐冷害育种的相关进展,为耐冷害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东农42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2个因素,以灌溉方式为主区,设4个处理:常规灌溉方式、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中干湿交替灌溉方式、重干湿交替灌溉方式。氮肥用量为副区,设5个水平:0、75、150、225、300kg/hm2。应用Richards方程对东农425强弱势子粒的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研究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对寒地粳稻子粒灌浆形成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终极生长量与灌浆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和氮肥施用量对子粒灌浆形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且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轻度干湿交替灌溉方式较其他灌浆方式利于提高起始生长势、强弱势子粒最大灌浆速率、适当缩短强弱势子粒到达灌浆速率峰值的时间。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对弱势子粒灌浆参数的影响程度高于强势子粒。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控水效应、供氮效应及互作效应的分析表明,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与施氮量为150~225kg/hm2组合是本试验最佳的水氮互作方式,中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下,氮肥用量可适当降至75~150kg/hm2;同时,终极生长量与灌浆参数的相关分析表明,可依子粒起始生长势大小,判断终极生长量的高低趋势。  相似文献   
5.
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寒地粳稻东农42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对寒地粳稻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对东农425分蘖动态、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程度均达显著水平。灌溉方式对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累积速率和产量的影响占主导作用。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下,适量增加氮肥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抽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干物质累积速率和产量。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结合150~225kg/hm~2的氮肥用量为试验条件下最佳水、氮互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方式对寒地粳稻干物质积累与茎秆抗折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寒地粳稻垦稻12和垦稻31为试验材料,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应用Richards方程对旱直播(A1)、水稻垄畦栽培(A2)和常规栽培(A3)三种不同的种植方式下的水稻干物质累计过程进行拟合,探讨茎秆基部抗折力、倒伏指数与茎秆主要物理性状的相关性。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寒地粳稻干物质积累与茎秆抗折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垦稻12和垦稻31干物质累积、节间长度、基部第一节间、第二节间的抗折力、弯曲力矩和倒伏指数的影响程度达到显著。对茎秆抗折力和倒伏指数与茎秆主要物理性状间的相关特征分析表明,茎秆抗折力和倒伏指数受茎秆多个物理特性的影响,主要与茎秆基部节间长度、节间充实度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研究了磷肥运筹和试验品种对寒地粳稻干物质累积与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磷肥运筹和试验品种在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累积量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利用Logistic方程能够准确地拟合不同磷肥运筹下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试验品种对干物质增长速率峰值的影响高于磷肥运筹,磷肥运筹对干物质累积快增期影响占主导作用。相关分析表明,分蘖成穗率、高效叶面积指数、谷草比均与产量成显著正相关。抽穗后干物质累积量、茎秆物质转化率与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干物质累积量、干物质累积速率曲线和干物质累积曲线的分析表明,品种最佳的磷肥运筹与基因型密切相关,垦稻26、垦系169、垦稻24对应的最佳磷肥运筹方式分别为A1(磷酸二铵120 kg/hm~2100%基施)、A1和A2(磷酸二铵120 kg/hm~260%基施,40%调节肥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