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单缸柴油机双喷油器直喷燃烧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供油系统油管分叉夹角及截面收缩比、燃烧室油线布置及几何形状的优化原则。采用该燃烧系统,可增加燃油喷注在燃烧室内的自由贯穿长度,减少对进气涡流的依赖,促进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可降低气缸盖及活塞的热负荷;由于进、排气门中心线与气缸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故气门流通面积大,可以改善进排气流动性能;可实现先缓后急的喷油规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电控LPG-柴油双燃料内燃机供给系统的设计,柴油分别采用机械泵和电磁铁执行器供给,LPG采用电控顺序喷射方式供给。同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硬件和软件设计,对软件的功能进行详细的说明,最后对双燃料内燃机进行标定试验,论证了柴油的电控喷射对降低烟度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TY495Q直喷柴油机喷油及燃烧过程进行了动态测量,研究了不同的燃料供给系对工作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油过程存在二次喷射时柴油机后燃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烟度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安装在LR6105Q型柴油机上的一套电控LPG燃料供给系统,使该发动机运行在双燃料的模式下。试验主要从转速、负荷、掺烧比这几个方面对该双燃料发动机与原机的烟度排放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烟度都大大降低,最大降幅可达60%;在高负荷时,烟度降幅明显,可达47%,中等负荷及小负荷时下降不明显;随着掺烧比的增大,烟度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高负荷,高转速时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将某型号汽油机改造成氢燃料发动机,对氢燃料发动机怠速工况下回火现象的生成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制定了氢燃料发动机怠速控制策略.通过大量的怠速试验,优化标定了不同控制参数(电子节气门开度、点火提前角、点火闭合时间、氢气喷气正时),对转速控制、回火发生现象进行综合整定.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对怠速进行稳定性研究,并对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微分系数以及控制周期进行整定,得到了比较良好的PID控制参数,实现了高怠速和低怠速的稳定控制.达到了优化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数字电子调速器开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线性比例电磁铁作为执行器,在UECU16硬件平台上开发了控制程序,并以LR6105Q型柴油机为控制对象,实现了发动机的数字调速。发动机台架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发动机稳态调速率小于2.5%,符合调速要求;发动机的两级调速扭矩特性符合车辆的动力特性要求。实现了发动机的电子油门控制,该功能可针对发动机匹配主机的工作特性通过标定进行优化,以减少发动机实际运行的有害排放物,并提高主机运行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相似文献   
7.
陈笃红 《排灌机械》1997,15(2):54-56
阐述了水力测功器使用中影响测试精度的几个问题:如转矩一致性检查,正确读数,防止零漂,制动力臂选取,校正臂刀口保护和阻尼油粘度等的影响;并给出了提高测试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将SQR480EF型发动机改造成氢燃料发动机,设计了控制单元,实现了对氢燃料发动机起动控制参数的优化控制。根据氢燃料的物理化学特性,研究了氢燃料发动机起动的控制机理,制定了相关的起动控制策略。对氢气喷射量和空气量进行精确控制,实现对氢燃料发动机起动工况空燃比的研究。同时通过大量试验调试,对点火提前角、点火闭合时间、喷气正时、电子节气门开度、起动喷气脉宽进行优化控制,使发动机起动响应时间快,起动后转速波动平稳;同时避免了氢燃料发动机起动时易出现的回火、早燃、放炮等异常燃烧现象。  相似文献   
9.
正时链在军用发动机、轿车高速发动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正时链的多冲特性、速度与载荷交变特性的双重效应,以及高速运动时产生剧烈的横向振动,对链条的性能和磨损有较大的影响。为此,全面分析了高速正时链轮的各种失效形式,探讨了正时链失效的机理,并提出了其设计以及材料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小缸径风冷柴油机热负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解决小缸径风冷柴油机热负荷问题的技术难点。指出在计算散热及温度场时,应考虑双金属汽缸体铸造时在结合面上存在的附加接触热阻,铸铁铝合金汽缸体的接触热阻约为3.7×10-4m2·K/W。给出了温度场测量及测量电路布置的技术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导风罩和散热片的形状位置及尺寸、散热片表面质量、汽缸盖底板厚度对热负荷影响较大,采用金属模压铸、对散热表面进行机加工、偏置散热片等均可降低热负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