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1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取消了铧式犁的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和营造机能,是机械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化。是治理环境,减少污染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能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通过少耕、免耕、化学除草技术措施的应用,尽可能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目的。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概念是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2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是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试验,论述了本地区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作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系统聚类法的样品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红外校正模型中样品的变异范围,会导致模型的预测能力下降.为此,将系统聚类法与统计量(R2统计量,半偏相关统计量SPRSQ,伪F统计量PSF,伪t2统计量PST2)相结合,指导分类建模,减小建模集的变异范围.实例表明,该方法克服了系统聚类分析中无法确定聚类数目的问题,并能剔除部分异常样品,提高了校正模型的可靠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对农作物生育及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试验,对比分析对农作物生育及产量的影响,论述了在促进作物生长,增长增收所起的作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内容,分析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旱地农业综合力的作用及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微量成分(毒死蜱)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近红外光谱方法对测定溶液中微量毒死蜱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选择了两组不同背景的液体样本,对混合溶液中的有机磷农药应用近红外光谱法进行微量检测。选取溶液光谱的有效谱段,采用二阶导数+17点平滑和一阶导数+21点平滑预处理方法和最小二乘定量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背景下,近红外光谱法对分析混合溶液中的毒死蜱含量在3~10mg/kg之间的溶液样本取得了良好的测量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溶液中毒死蜱含量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近红外光谱(NIR)方法对溶液中极微量毒死蜱进行了测定,通过模拟蔬果成分背景,配制了47个混合液样本,其中37个样本为含有质量比为0.005~0.100mg/kg毒死蜱的混合液样本,用于定量分析,同时10个不含农药的混合液样本,用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法对混合溶液中质量比在0.008~0.090mg/kg之间的毒死蜱取得良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