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越来越发达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迅速,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产品结合越来越紧密,在网上进行操作更加的方便快捷,收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欢迎,而在相对来说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农村来说,人们的生活水平慢慢的在提高,但是对于钱财的投资管理还是比较的欠缺,没有形成一种理财习惯,面对当今形势下的互联网金融理财时代,本文主要探究农村金融可能受到的影响,针对相应的情况,来积极地引导培养村民理财意识。  相似文献   
2.
以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3种草原实验区草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 设置7种氮添加梯度, 分别为CK(0 g N·m-2·a-1)、N1(5 g N·m-2·a-1)、N2(10 g N·m-2·a-1)、N3(15 g N·m-2·a-1)、N4(20 g N·m-2·a-1)、N5(25 g N·m-2·a-1)、N6(30 g N·m-2·a-1),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法研究不同浓度梯度氮添加下不同草原类型区植被生物量、土壤碳氮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氮添加并未对3种草原类型地下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P<0.05),且本研究初步判断在N3添加时接近饱和阈值, 整体上氮添加使内蒙古草原总生物量平均增加了29.66%,较干旱的荒漠草原对氮添加的响应较为明显。施氮肥使草甸草原的根冠比显著降低(P<0.05),典型草原根冠比在N3处理下显著增加(P<0.05),但对荒漠草原影响不显著(P>0.05)。2)选择不同土层(0~10 cm、10~30 cm)分析氮添加对3种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氮添加对草甸草原土壤碳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含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且0~10 cm土层对施氮的响应更明显。3)施氮条件下地上生物量与土壤C/N、年均降水显著相关(P<0.01),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均与土壤全氮含量、有机碳含量、土壤C/N、年均温、年均降水显著相关(P<0.01)。总的来说,不同类型的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及土壤碳氮含量对施肥的响应存在差异,这意味着草地恢复与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养分的添加作用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揭示陕西省延安市退耕还林还草进程中土壤侵蚀强度时空递变规律,为水土保持规划与评价、土地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等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延安市1990—2020年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及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级标准(SL190-2007),引入偏移份额模型对延安市土壤侵蚀情势进行分析。[结果] ①延安市土壤侵蚀变化情势整体表现为北部剧烈,南部缓和,并以2000年为拐点实现从侵蚀加剧到逐渐恢复的转折,其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从最高时4071.38 t/(km2·a)下降到2 366.19 t/(km2·a)。②主要由轻度、中度和强烈3种土壤侵蚀水平的变化影响整体土壤侵蚀情况变化。③偏移份额模型可以用于研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土壤侵蚀情况的偏移效应,但其应用过程仍存在精度较低、生态学意义不明确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研究。[结论] 延安市北部、中部地区林地增长迅速,南部地区草地增长迅速,林地、耕地及不同覆盖度草地之间的比例结构变化是土壤侵蚀情势发生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显著改变了延安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而改善了延安市的生态环境,评估这一过程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有利于后续生态保护与规划决策。基于1990—2020年土地利用、自然和社会统计数据,利用时间信息熵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探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延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递变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1990—2020年延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增加7.7亿元,增幅约32.42%。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11.25亿元,增幅为80.54%,是增长的主要贡献者,调节服务价值占比50%。(2)延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有25.1%的区域ESV上升,分布在延安北部和中南部,6.4%的区域ESV降低,分布在各区县城郊地带。(3)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ESV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了延安市的ESV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