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水产渔业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拦河筑坝阻隔了鱼类洄游通道,鱼类具有天然的溯流习性,会感应到主流上溯,为进行产卵、索饵和洄游在过鱼季节聚集在坝下,产生鱼类坝下集群效应。鱼类的集群行为是鱼类行为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影响鱼类集群的三个重要水力学条件有流速、水深、紊动能,为研究鱼类坝下集群效应对水力学条件的响应规律,亟须建立集群分布规律与上述三个水力学因子的相关性。采用三维湍流模型对观测时所处运行工况的坝下流域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用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使用观测仪器探测坝下四大家鱼分布规律,分析集群行为特点及其相关性。研究表明:当流速处于0.7~0.24 m/s之间时,鱼体数量与流速呈正线性相关,且四大家鱼集群最佳流速范围为0.060~0.12 m/s;当水深值处于2.4~3.9 m之间时,鱼群数量与水深呈正线性相关关系,鱼类集群适宜水深下限值为2.8 m;当紊动能值处于0~0.001 2kg·m~2/s~2之间时,鱼体数量与紊动能有明显的正线性相关关系,当紊动能值处于0.001 5~0.004 0 kg·m~2/s~2之间时,二者成负线性相关,且鱼类集群的平均紊动能适宜范围是0.000 50~0.001 2 kg·m~2/s~2。  相似文献   
2.
用荧光标记法和T-tag锚标法标记了体长11.88-13.13cm的长臀鮠Cranoglanis bouderius、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白甲鱼Onychostoma simus、花 Hemibarbus maculatus(Bleeker),以寻找适合北盘江增殖放流鱼类的标志方法。14d的标记结果表明:荧光标志法标记的长臀鮠、光倒刺鲃、白甲鱼、花的成活率均在90.0%以上,是一种较为经济实用的标志方法,可在该流域增殖放流使用。需在短时间内回捕的放流对象也可用T-tag锚标法作辅助标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