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5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爆玉米秸秆同步糖化发酵产乙醇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对同步糖化发酵玉米秸秆生产纤维乙醇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影响发酵的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温度37℃、pH值4.8、底物15%(质量分数)、表面活性剂Tween-20 0.15%(质量分数)、纤维素酶用量30 U/g、酵母用2%的葡萄糖溶液活化,接种量5‰(相对底物干质量)、培养基的组成:KH2PO4 2.5 g/L,(NH4)2SO4 2.0 g/L,MgSO4·7H2O 0.15 g/L,CaCl2 0.35 g/L、发酵时间60 h为同步糖化发酵(SSF)生产乙醇的最优工艺条件,该条件下乙醇的体积分数为2.85%,乙醇得率达理论值的88.12%。  相似文献   
2.
稻壳连续炭化装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壳为原料针对自行设计的连续炭化装置进行了热解试验和研究。连续炭化系统的3大系统组成:机械部分、加热部分和冷却部分。每一部分都对热解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本试验装置在螺旋输送研究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炭化过程的特殊性将加热部分分为3段,即干燥段、干馏段、析出段。通过冷态和加热的试验分别验证了此装置对于物料输送和炭化的效果,得到了令人满意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汽爆玉米秸秆生产丁醇的工业化进程,从工程实际出发,针对汽爆玉米秸秆酶解过程进行研究,考察酶解液糖浓度、纤维素酶表观酶活以及搅拌器搅拌功率的变化,并利用显微镜、电镜、X-ray、以及粒度分布仪对酶解反应过程中物料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酶解反应的进行,酶解液糖浓度从初始的0持续增加到56.25 g/L,搅拌功率持续降低,由反应初期的32.3 W降低至反应后期的5.2 W,且都是在1 h内变化最快;纤维素酶表观酶活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然后再降低的趋势;在酶解过程中固体颗粒粒度呈现降低的趋势,比表面积逐渐增加,结晶度和微晶尺寸也有所降低,颗粒内部空腔增多。该研究为秸秆丁醇工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过热蒸汽干燥及其在食品干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热蒸汽干燥是最近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与传统热风干燥相比具有节能、环保、干燥产品质量好等优点,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国内研究较少,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其用于食品干燥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尤其是用低压过热蒸汽干燥食品等热敏性物料,避免了过热蒸汽干燥操作温度较高,从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小麦秸秆制备新型平台化合物-乙酰丙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乙酰丙酸是一种新型的平台化合物。本研究考查了利用小麦秸秆为原料制备乙酰丙酸的工艺条件。分别考查了不同温度、硫酸浓度、原料粒度、液固比和反应时间对小麦秸秆转化乙酰丙酸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210~230℃,硫酸浓度3%,液固比15∶1,反应时间30 min下为较优的工艺条件为,乙酰丙酸产率为19.2%。试验表明,原料粒度对乙酰丙酸的产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魏巍  常春  马晓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597-8599
着重介绍了燃料酒精、生物柴油和生物制氢这几种代用能源的生产工艺和和现状,并简要分析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介绍了目前其他正在研究的生物质燃料,并对我国生物质燃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瞻望。  相似文献   
7.
米糠的综合利用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米糠中的米糠油、米糠蛋白、米糠多糖和米糠植酸钙等被提物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
黄姜中薯蓣皂素的制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薯蓣皂素是一种重要的活性化合物和原料药,主要来自于黄姜。介绍了从黄姜中提取薯蓣皂素的几种方法,并分析探索了新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9.
常压温和条件下丙酸预处理小麦秸秆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小麦秸秆木质纤维素的能源化利用效率,该文研究了常压温和条件下丙酸预处理小麦秸秆的工艺优化。该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6、粒度40目、丙酸质量浓度900 g/L、催化剂质量浓度3 g/L、温度70℃,处理时间150 min。在此条件下,小麦秸秆的纤维素保留率为92.6%,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脱除率分别为98.3%和70.5%。丙酸预处理后小麦秸秆的酶解得率90.3%。研究表明,在常压温和条件下,丙酸法预处理小麦秸秆,可有效地将其分离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3大组分。  相似文献   
10.
丙酸预处理小麦秸秆的纤维素水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丙酸法预处理小麦秸秆,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反应产物中葡萄糖质量浓度,并根据Saeman模型,计算得到了纤维素水解和葡萄糖降解的动力学数据,其活化能分别为6.508 6×104J/mol和5.622 3×104J/mol。动力学分析表明:纤维素水解反应速度快,但是生成的葡萄糖容易发生降解;该模型的最优化反应条件为80℃和176 min,实验得到的葡萄糖质量浓度为8.89 g/L,与模型预测结果偏差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