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6篇
基础科学   11篇
  65篇
综合类   4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北京郊区河流生态护岸木本植物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生态护岸是保护河岸带的一种有效措施.文章从河岸带植物的护岸功能出发,简述生态护岸技术及其种类,通过对北京郊区河流沿岸植被的调查分析,总结出适宜于北京效区河流生态护岸的木本植物种类、特性和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2.
密云水库集水区水源涵养林生态价值计算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密云水库为北京市的主要水源,水库周边的水源涵养林对水库的水量和水质有巨大影响。通过新的计算公式V=Pa.Qa-Pb.Qb计算,每年由于水源林耗水带来经济损失为5 230.77万元,而因为PI=∑Ci/Coi,水源林净水作用节约的水处理费为94 302.9万元,两者相减得出其生态价值为89 072.13万元。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市密云半城子侧柏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改进的邻体干扰模型,着重讨论了干扰指数与侧柏的胸径、树高、生境利用率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侧柏林内的邻体干扰指数与林木的胸径、树高、生境利用率呈负相关关系。本研究为该地区水源涵养林的经营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4.
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地(包括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是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主体,在水土保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蔡家川流域林地枯落物和土壤的分析与测定,研究比较了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的最大有效拦蓄量的大小排序为:虎榛子林(2 85mm)>沙棘林(2 38mm)>刺槐林(1 88mm)>油松×刺槐林(1 31mm)>油松林(0 77mm)。不同植被类型0~60cm土层的林地土壤最大拦蓄量为:虎榛子林(248 2mm)>油松×刺槐林(241 0mm)>刺槐林(210 2mm)>油松林(198 1mm)。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研究,为该区水土保持林的合理经营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多芯电缆网络在大型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设备线缆种类多样,强弱电信号线缆混杂,所处电磁环境复杂,易受环境和外力因素导致绝缘损坏,对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在对电气设备调试和检修过程中,对其电缆绝缘电阻的检测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从绝缘电阻检测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多芯电缆绝缘电阻的测试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绝缘电阻自动检测装置,并对其整体方案、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进行了设计。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等特点,大大降低了测试强度,保证了测试结果的正确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现实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湟水河西宁段河流综合自然状况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流生态系统作为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支持系统,保持河流的自然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湟水河西宁段高原半干旱区河流的特点,选取26个定性、定量指标组成的高原半干旱区河流自然性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从地貌特征、生态特征、水文特征、社会服务功能四个方面对湟水河综合自然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河段中28%的河段处于近自然状态,39%的河段处于退化自然状态,33%的河段处于人工状态,湟水河西宁段总体处于退化自然状态。此外,在验证结果中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所建立的河流综合自然评价指标体系可应用于其它高原半干旱区河流的自然性评价,为后续河流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可降解生态垫在河滩区造林中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降解生态垫是一种新型的苗木培育材料,能有效的减少地面蒸发,控制土壤水分,提高造林成活率。为了检验可降解生态覆盖垫在河滩地造林中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试验区共设2个处理(有生态覆盖垫、无生态覆盖垫)对降雨后不同时间(1 d、3 d、5 d、7 d)刺槐、油松、元宝枫、蒙古栎、侧柏和铺地柏等林地的土壤含水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可降解生态垫抑制地面蒸发效果更为明显;生态覆盖垫对油松林地的保水作用影响最大;阔叶林林地的土壤含水量较针叶林林地小。  相似文献   
8.
在陕北黄土区3块油松人工林样地中,对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各组分中N,P,K,Ca,Mg等5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分配格局和积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排序为树叶>树枝>树根>树皮>干材;在油松人工林现存量中N,P,K,Ca,Mg总量分别为319.52, 32.53, 250.02, 219.11,43.54 kg/hm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死地被物层养分贮量分别为668.75,0.67,0.24,195.06 kg/hm2;油松人工林N,P,K,Ca,Mg的富集系数分别为3.81,5.19,18.78,1.07,4.81;每生产1t有机物质需要这5种元素约9.41~12.19kg/(hm2*a);乔木层中营养元素积累量为471.27~668.75?kg/hm2,其中干材营养元素积累量约占乔木层的14.9%~16.7%.  相似文献   
9.
河溪近自然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以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河溪近自然治理从河溪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地貌特征和水体特征三个方面入手,针对我国特殊的经济情况和复杂的水域特点,提出了由11个因子组成的河溪近自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河流的平面形态:(2)河流的横断面形态:⑶河流的水深:(4)水体宽度:(5)岸坡的结构:(6)水流的流速:(7)缓冲带植被宽:⑻水体与河床的接触情况:(9)河道粗木质情况:(10)水质:(11)底栖大型动物。再根据评价结果将河溪生态系统健康划分为四个等级,并对北京市怀柔区的典型河溪——怀九河进行河溪近自然治理评价,发现其处于河溪受到微小的人类活动的侵扰阶段,需要利用河溪近自然治理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10.
土壤生物工程在北京山区公路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区公路边坡绿化不仅可以保护边坡,防治水土流失,而且还可以改善公路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创伤,已经成为公路边坡治理的重要内容。以北京市怀柔区琉璃河岸坡为试验示范区,以旱柳(Salix matsudana)作为主要的绿化植物,采用扦插、埋根、灌丛垫、柳篱挡墙、梢捆等土壤生物工程措施,对沿河公路路基边坡进行治理,并对施工完成5个月后的生长状况、护坡效果等进行观测调查。结果表明:5种土壤生物工程中旱柳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在试验区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在不同的工程类型、水淹与否等条件下,旱柳的生长状况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各措施按旱柳生长状况由好到差排序依次为梢捆、灌丛垫、埋根、扦插、柳篱挡墙;水淹1个月的旱柳基径和株高较未水淹的平均值分别小13.2%和2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