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4篇
  19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抗旱指数(DRI)的分析和改进,首次提出了水分适宜指数(WAI),并以此为指标,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对18个不同的玉米品种进行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WAI可以更好的反映不同水分条件下的产量变化,并且倾向于选择高产型品种。可以作为作物适水种植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活力抗旱指数作为玉米萌芽期抗旱性评价指标的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次提出了活力抗旱指数,并以此为指标,在PEG人工模拟水分胁迫的条件下,对18个不同的玉米品种进行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活力抗旱指数和常用的萌发抗旱指数有很高的相关性,且能更好的反映不同品种幼苗水分胁迫下的差别,可以作为玉米萌发阶段抗旱性鉴定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硫磺粉、硫酸亚铁和糖醛渣三种酸性物质对石在性褐土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酸性物质或与氮磷肥配合施用均可提高小麦产量,增产幅度可达6.2%~12.0%,其中硫酸亚铁与氮磷肥配合施用的效果最好,单施硫酸亚铁的处理次之。施用酸性物质代替部分磷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肥料投入。  相似文献   
4.
研究碳酸钙与石膏对南澳大利亚典型土壤P和溶解有机碳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钙可同时降低土壤P和溶解有机碳的淋溶,而石膏可降低土壤P淋溶和增加溶解有机碳的淋溶。  相似文献   
5.
梯田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农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干旱仍然是其优质、高产、高效的最大影响因素。根据黄土高原多年的梯田防旱抗旱实践和大量的试验研究资料,采取:合理修建梯田,为防旱抗旱做准备;广开水源,集流补灌;立体覆盖,抑制蒸发;增施有机肥料,以肥调水;合理耕作,增加土壤蓄水;应用抗旱品种和化学制剂,抓生物节水等措施,可提高降水的利用效率,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6.
春玉米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抗旱指数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8个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不同品种玉米产量特性和抗旱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和不同品种间的产量差异均极显著。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抗旱指数均和无灌溉条件下产量显著相关。中玉9号抗旱指数最高。干旱条件下有限灌溉可使玉米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抗旱指数较高的沈玉18、屯玉38在中灌溉条件下产量已达到或接近试验条件下的高点。  相似文献   
7.
地膜覆盖导致旱地玉米减产的负面影响(简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通过对地膜覆盖导致旱地玉米减产的实例分析表明,覆膜处理提高了土壤温度,生育期明显提前,但在玉米抽雄前后遭受了重伏旱,影响了玉米正常授粉,最终导致玉米严重减产,连续两年减产率分别为73.6%和12.9%.试验区地膜覆盖玉米在抽雄前后受重伏旱的频率为15.9%,可能受"卡脖早"而导致减产的后果不容忽视.因此在半干旱地区应根据具体条件来合理选择和应用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8.
针对生产中菜豆出苗难、保苗难等问题,在盆栽条件下,通过控制土壤水分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研究了壳聚糖不同浓度和药种比处理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能促进种子萌发,对菜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均有提高作用,当浓度为2%、药种比1:50 时,发芽率最高;浓度为1.5%、药种比1:50 时的发芽势最高,相同药种比下,浓度为1.5%和2%的发芽指数最高;浓度为1.5%和2%、药种比为1:50 时,活力指数达到最大。因此,当壳聚糖浓度为1.5%~2%,药种比为1:50 时,其处理效果最好,可为菜豆抗旱种衣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肥对栗褐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土壤有机碳矿化是土壤中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与土壤养分的释放、土壤质量的保持以及温室气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文以 25 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依托,对栗褐土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为科学管理土壤肥力、增加栗褐土碳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依据。 【方法】 田间试验开始于 1988,共设置 8 个施肥处理:不施肥 (CK);单施氮肥 (N);氮磷肥合施 (NP);单施低量有机肥(M1);低量有机肥与氮肥合施 (M1N);低量有机肥与氮磷肥合施(M1NP);高量有机肥与氮肥合施 (M2N);高量有机肥与氮磷肥合施 (M2NP)。于 2013 年玉米播种前,采集耕层 (0—20 cm) 土壤样品,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对土壤碳矿化释放 CO2 的数量和速率进行测定,并利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计算出土壤有机碳库潜在矿化势和周转速率。 【结果】 各肥料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栗褐土总有机碳含量,以高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作用最为显著。与 CK 相比,M2N、M2NP 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增加了 121.1%、166.8%。不同处理土壤样品培养有机碳矿化速率均在第一天达到峰值,随后急剧下降。5 d 后,下降趋缓,不同处理 CO2 产生速率趋于一致。培养期间,各处理矿化速率变化符合对数函数关系。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均可以提高栗褐土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其大小顺序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 > 单施有机肥 > 单施化肥 > 对照。培养 57 d 后,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为 555.0~980.3 mg/kg,以 M2NP、M1N 的累积量较高,为对照的 1.77 倍、1.73 倍。长期施肥栗褐土有机碳矿化率呈下降趋势,以处理 M2NP 下降最明显,与对照相比,降低了 6.3 个百分点。施肥处理土壤的潜在矿化势均高于对照,M1N、M2NP 最高,为 923.7 mg/kg 和 926.4 mg/kg,较对照增加了 74.0% 和 74.5%。不同施肥处理均可明显提升土壤有机碳的周转速率,减少周转时间,其中处理 M1NP、M2NP 效果最为明显。 【结论】 长期施用化肥、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有效促进栗褐土有机碳的积累,提高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和周转速率,降低有机碳的矿化率 (累积矿化量占有机碳总量的比率),加强了土壤的固碳能力,以 M2NP 处理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谷子免间苗技术的土壤水分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水势与谷子出苗率的关系,为生产应用谷子免间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种谷子品种(晋谷29号、张杂谷5号),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谷子的出苗规律及基本全苗的水分临界阈值,同时利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土壤水势对谷子出苗的影响。结果:出苗率达到80%以上的土壤水分可作为应用谷子免间苗技术的适宜播种指标,褐土性壤质土表层含水量需达到11.8%,田间持水量达到55%以上,土壤水势大于-2.15巴。结论:该研究可以为谷子免间苗技术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