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4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农事管理上滥施化肥给作物生产和环境带来较多负面影响.随着我国实施化肥用量零增长行动以来,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在农作物上得到广泛应用.该研究对国内外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系统分析该技术的应用现状,针对土壤肥力与环境、作物营养与生理、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及经济效益等总结了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该技术的持续推广和普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有机肥替代等养分化肥对椪柑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提出适宜的有机肥替代量,为柑橘化肥减量与提质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年生枳砧台湾椪柑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FP)、有机肥替代氮、磷、钾肥的比例分别为10%、25%、18%(T1)、有机肥替代氮、磷、钾肥的比例分别为15%、38%、27%(T2)、有机肥替代氮、磷、钾肥的比例分别为20%、51%、36%(T3)、有机肥替代氮、磷、钾肥的比例分别为30%、76%、54%(T4),共6个处理,除CK外,各施肥处理的氮、磷、钾养分一致,2019—2020年连续两年系统研究等养分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椪柑当年生叶片、花、果等的干物质量积累、产量与品质、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碳排放与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结果】(1)两年试验施肥处理的椪柑春、秋梢叶片,花和果实的干物质量变化趋势类似,即随有机肥替代比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总体上T1和T2处理更有利于叶片、花和果干物质量的积累。2019和2020年各有机肥替代处理的产量分别较FP处理增加了7.2%—26.4%和2.0%—36.9%;(2)与FP相比,2020年各有机肥替代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显著增长了7.4%—9.8%,其他品质指标也有提升,且以T2和T3处理的效果较好;(3)2020年各有机肥替代处理的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较FP分别显著提高了4.6%—12.6%和16.4%—25.1%;(4)与FP相比,有机含量替代处理的土壤碳排放通量平均提高了20.1%、土层硝态氮含量减少了13.9%,且随有机肥替代比的增加,硝态氮向深层土壤的迁移量越小;(5)通过主成分分析及对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各处理得分从高到低顺序为T3、T2、T4、T1、FP、CK。【结论】本试验条件下以T3处理效果最佳,兼顾树体生长发育、土壤良好理化特性和果实优质丰产,并能一定程度减轻土层硝态氮淋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综合得分评判不同种类有机(类)肥料替代化肥的肥效,来明确不同有机(类)肥料替代化肥对椪柑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情况,为柑橘科学减施化肥、合理增施有机(类)肥料及其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以15年生枳砧台湾椪柑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试验,设置单施化肥(CK)、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T1)、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T2)、烟茎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T3)、复合微生物肥料替代化肥(T4)和菜粕饼肥替代化肥(T5)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椪柑的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和产量、品质等的影响与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各有机(类)肥料处理的枝梢、根系生长总体上优于CK,以T3和T4处理的效果最佳,其中T3处理的总根长和根数分别比CK增加了24.8%和35.8%;且T2和T3处理改善根系分布比例的效果较好;各有机(类)肥料处理的果实干物质量比CK增加了20.2%~25.9%,以T2处理最大;5月椪柑根系活力最高,9月较小,以T2和T3处理的根系活力较强;椪柑叶片和果实的氮、磷、钾含量以T3和T4处理相对较高;2019、2020年均以T3处理的单果重最高,且各有机(类)肥料处理的产量分别比CK增加了19.4%~26.9%和23.1%~34.0%,且分别以T3和T2处理相对较高;各有机(类)肥料处理的椪柑果实外观品质比CK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且以T2和T3处理相对较好;有机(类)肥料处理的果实内在品质均比CK有所提升,总体上以T2和T3处理的果实品质较好。各处理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大小顺序为T3>T2>T5>T1>T4>CK,即各有机(类)肥料处理的肥料效应比CK效果好,尤其以T3处理相对最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等氮磷钾养分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椪柑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和土壤微生物性状的影响,提出适宜的有机替代比,为柑橘化肥减量与提质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19、2020年在重庆连续进行田间试验,供试材料为15年生枳砧台湾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 Ponkan)。设置CK (不施肥)、FP (单施化肥)、T1 (有机替代率为氮10%、磷25%、钾18%)、T2 (有机替代率为氮15%、磷38%、钾27%)、T3 (有机替代率氮20%、磷51%、钾36%)、T4 (有机替代率为氮30%、磷76%、钾54%)共6个处理,除CK外,各施肥处理的氮、磷、钾养分一致。调查分析椪柑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和肥料贡献率及土壤微生物特性。  【结果】  1)与FP相比,有机肥替代处理(T1至T4)增加了根系量、根系活力和枝梢生长量,显著增加了细根(直径0~0.5 mm)比例,且增加幅度随有机替代比的增大而提高;有机替代处理的春梢叶片SPAD、Pn、PIabs和PItotal等较FP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随有机替代比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T2和T3处理对椪柑生长发育较好;2) 2019和2020年有机肥替代处理的枝梢和果实N、P和K积累量相比FP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且随有机替代比的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019和2020年各有机肥替代处理较FP处理平均增产了7.2%~26.4%和2.0%~36.9%,肥料贡献率比FP处理分别提升了5.2%~45.4%和3.3%~54.9%,但随有机替代比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T2和T3处理促进养分积累和增产的效果较好;3)有机肥替代处理的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及可培养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FP均有所增加,且随有机替代比的增大而增加,7月时达最大,而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以T3和T4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特性较好。  【结论】  等氮磷钾养分情况下,有机肥替代化肥促进了椪柑侧根根系特别是细根和春、秋枝梢的生长发育,改善了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了枝、叶、果对养分的积累和椪柑产量,改善了果园土壤生物学特性。本试验条件下,以有机替代15%~20%的氮肥、38%~51%的磷肥和27%~36%的钾肥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不同施钾水平对纽荷尔脐橙树体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提出纽荷尔脐橙适宜施钾量,为纽荷尔脐橙钾肥的科学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年生枳(壳)砧纽荷尔脐橙为试材,设置0(K0)、0.38(K1)、0.64(K2)、0.89(K3)、1.28(K4)和1.40 kg/株K2O(K5)6个施钾水平,研究施钾水平对树体枝梢干物质积累量、枝叶和果实养分吸收、果实产量和品质、土壤理化性质与环境的影响。【结果】不同施钾水平处理后,各时期叶片和枝条干物质量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时期的枝叶干物质量均表现为春梢大于秋梢,叶片干物质量大于枝条。春梢的氮、磷、钾吸收量均随施钾量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以K2处理的吸收量最大。秋梢的氮、磷、钾吸收量变化趋势与春梢相似,但K5处理的氮、磷、钾吸收量低于K0。各处理间的果实氮、磷、钾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果实氮带走量以K3处理为最高,磷、钾养分带走量以K2处理为最高,果实带走的养分量大小顺序为氮≈钾>磷。果实产量和单果重均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K2处理产量最高,且较K0产量提高了约81%。果实果面着色以K3处理的最好,呈橙红色;随施钾量的增加,果皮厚度呈先变薄后增厚的趋势,以K2处理为最薄;维生素C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K3处理为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以K3处理最高,可滴定酸含量以K1处理最低。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分别以K1和K3处理最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基本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以K4处理最高;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整体呈增加趋势,以K4处理最高,且速效钾大部分分布于表层土(0—20 cm),但有向深层土(60—80 cm)积累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春梢叶片钾含量与果实带走氮、钾含量以及果实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秋梢(枝、叶)钾含量均与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秋梢枝条钾含量与果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速效钾含量与果实带走氮、钾含量以及果实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纽荷尔脐橙钾肥(以K2O计)推荐用量为每年0.64—0.89 kg/株,既可保证树体较高的产量和优良的品质,又有利于树体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并且能维持土壤肥力在中上水平,同时降低土壤钾素积累和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以“爱媛28号”橘橙初结果树为研究对象,设置S1~S4等4个不同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比例,除不施肥处理(CK)外,各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的氮、磷、钾养分量与常规单施化肥(FP)一致,分析不同处理对“爱媛28号”各器官组织养分、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FP处理,各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的当年生叶片、枝条、根、花和果的养分含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果实产量和内外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且各有机肥替代处理的肥料贡献率增长了6.3%~21.7%.整体上以S2和S3处理对“爱媛28号”橘橙初结果树综合效果较好,即生物有机肥替代20%~30%的氮肥、 40%~60%的磷肥和30%~45%的钾肥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湖北省秭归县‘纽荷尔’脐橙园土壤、叶片、果实等养分水平及其与果实品质的关系,为秭归‘纽荷尔’脐橙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对秭归县 71个‘纽荷尔’脐橙果园土壤、叶片养分及果实品质进行测定,运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秭归‘纽荷尔’脐橙果园土壤存在酸化趋势,pH值平均为4.88;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 21.51 g/kg,处于适宜范围的比例高达 98%;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处于不足水平的比例分别为 55%、34%;土壤速效钾处于高量及过量水平的比例达 58%。叶片氮处于不足水平的比例达 59%,叶片磷处于不足水平的比例为 47%。叶片钾适量与过量的比例分别为 55%与 38%。秭归‘纽荷尔’脐橙可溶性固形物和果皮厚度均值分别为 14.83%和 4.15 mm,100%达到脐橙优等果固形物与果皮厚度的要求;果实可滴定酸较高,平均含量为 1.59%,果实固酸比符合优等果和一等果要求的比例分别为 24.5%和 38.8%。土壤氮、磷、钾与果实的氮、磷、钾养分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叶片中磷与果实磷、钾为极显著相关,与果实氮显著相关。果实单果重、硬度、果形指数、果面红绿色、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均与果实氮磷钾含量呈显著相关。秭归‘纽荷尔’脐橙栽培管理应重视有机肥施用及酸性土改良,通过速效性肥料少量多次施用来提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适当减轻钾肥的投入,根据果实养分带走量实现“以果定肥”,进行精准施肥管理,减少肥料浪费。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塔罗科血橙果实内裂与树体不同器官组织的氮、磷、钾、钙、硼等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关系,为减轻塔罗科血橙果实内裂和改善果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依据。以10年生枳橙砧塔罗科血橙为试材,于果实成熟期测定果实不同内裂程度类型(分正常果HF、轻度内裂果SlF、重度内裂果SeF 3种类型)的果皮、果肉、对应枝条和叶片的氮、磷、钾、钙、硼等含量以及果实外观与内在的品质指标,分析不同内裂程度各器官组织的氮、磷、钾、钙、硼含量与果实质量差异及其可能原因。塔罗科血橙枝条氮含量高低顺序为SlF>HF>SeF,磷含量SlF>SeF>HF,钾含量HF>SlF>SeF;不同内裂类型的叶片和果皮氮、磷、钾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果肉氮含量SeF显著低于SlF和HF,磷、钾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内裂类型塔罗科血橙的枝条、叶片、果皮的钙、硼含量高低顺序规律相同,均为HF>SlF>SeF;果肉钙含量HF>SlF>SeF,而果肉硼含量SeF>SlF>HF。单果重和果皮重大小顺序均为HF>SlF>SeF;随着果实内裂程度的增加,果面颜色逐渐变黄,果皮逐渐变薄,硬度逐渐降低,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和花色苷含量有所增加。初步结果显示,正常果与内裂果的钙、硼含量及果实品质均有显著差异,果皮中钙、硼含量高的果实不容易发生内裂,但果肉硼含量高的果实内在品质稍好。钙、硼等营养水平是否影响塔罗科血橙果皮、果肉等相关酶活性,从而进一步影响果胶含量、果皮强度与延展性等,还需要进一步系统深入开展钙、硼等营养元素调控研究,为科学合理调控塔罗科血橙不同器官组织的钙、硼等营养水平以及减轻果实内裂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