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探讨连续种植绿肥对土壤团聚体碳的影响,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肥田萝卜(Raphanussativus L.)、蓝花苕子(Viciacracca L.)、毛叶苕子(Viciavillosa Roth)、光叶苕子(Viciavillosa var.)为研究对象,分析连续种植不同绿肥条件下的土壤团聚体碳含量、分布、富集及固持特征。结果表明:清耕条件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变化较小,种植的绿肥作物不同使得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在空间分布上产生变化,在0~20 cm土层中,光叶苕子提升效果较为明显,而在20~40 cm土层中肥田萝卜提升效果较为明显,其中,两者对5~0.25 mm粒径的土壤团聚体碳含量提升最为显著。土壤团聚体碳含量随着粒径减小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各粒径土壤有机碳的富集系数在1.23与0.88之间,且随着粒径的减小呈现下降的趋势,在1 mm粒径中,几乎所有处理富集系数均大于1,处于积累状态,0.25 mm粒径的团聚体碳贡献率占了80%以上,其中5 mm粒径的碳贡献率最大,且在不同绿肥之间差异较大,0.5~0.25 mm粒径的碳贡献率最小。连续种植绿肥,土壤总有机碳的积累随着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总有机碳与5~0.5 mm粒径的团聚体碳含量显著相关,且5~1 mm粒级土壤团聚体的增加对土壤总有机碳积累的影响较为突出,连续种植绿肥促进了有机碳在大团聚体中的固持。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连续种植绿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蓝花苕子(Vicia cracca L.)、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下的土壤团聚体组成、空间分布及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连续种植绿肥能够提高 0~40 cm土层不同粒径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不同绿肥作物显著提高的土壤团聚体在粒径大小及空间分布上不相同。并且连续种植绿肥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大聚体(>0.25 mm)的形成,>5 mm 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增加对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积累的影响较为突出,其中肥田萝卜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最高。另外,连续种植绿肥还显著降低了 0~20 cm 土层的土壤团聚体破坏率(9.24%~38.19%),土壤团聚体破坏率表现为毛叶苕子<肥田萝卜<蓝花苕子<箭筈豌豆<光叶苕子,而对土壤平均重量直径的影响表现不同,肥田萝卜、毛叶苕子有利于 0~20 cm 土壤平均重量直径的提升,蓝花苕子、肥田萝卜对 20~40 cm 土壤的平均重量直径有显著的提高,肥田萝卜对土壤平均重量直径的促进作用在空间上更深,而光叶苕子降低了土壤平均重量直径。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我国西南喀斯特镉(Cd)地球化学高背景区马铃薯的安全生产,以贵州省5个县区105对土壤样品及对应马铃薯样品为试验材料,以食品安全污染物限量为标准(GB 2762—2017,Cd<0.1 mg·kg-1),利用回归模型推导基于马铃薯质量安全的土壤Cd风险阈值。结果表明:赫章县(HZ)和威宁县(WN)采样区土壤总Cd全部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分别有92.3%和77.4%超过管制值,土壤处于中度到重度污染水平;长顺县(CS)和册亨县(CH)分别有80%和50%的土壤超过筛选值,但未超过管制值,土壤处于地质高背景的无污染水平。马铃薯Cd的点位超标率为17.1%,超标倍数仅为0.01~1.11倍,主要分布在WN;马铃薯Cd与土壤总Cd和有效态C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7和0.755,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回归模型模拟基于马铃薯Cd限量标准(pH≤6.5、6.57.5)的土壤总Cd风险阈值分别为4.30、7.34、9.39 mg·kg-1,土壤有效态Cd阈值分别为0.22、0.02、0.01 mg·kg-1;黔西北HZ和WN的污染土壤总Cd风险阈值分别为5.11、7.75、9.39 mg·kg-1。研究区土壤Cd超标严重,马铃薯超标率相对较低,超标倍数小,基于马铃薯质量安全的土壤Cd风险阈值是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的2倍以上;基于本研究,现行的农用地土壤Cd标准应用于喀斯特地区较为严格。  相似文献   
4.
贵州旱地绿肥菜豆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7份菜豆品种作为供试材料,通过3年的田间试验对各品种农艺性状进行观测,从基本性状信息统计、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种质资源进行筛选评价.通过基本农艺性状统计发现,小区株高变异系数最大(为0.68),生育期变异最小(为0.007).基于主成分分析发现排在前5位的菜豆品种为中品F 030、中品F 017、中品F 078、中品F 006和中品F 029.运用聚类分析可将87份菜豆品种分为5类:第1类包括20份材料,第2类包括13份材料,第3类包括14份材料,第4类包括21份材料,第5类包括19份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酒糟沼渣(酱香型白酒酒糟生产沼气的副产物)对辣椒产质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为沼渣的高效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黄壤为基础,通过田间小区随机区组试验,在氮磷钾肥常规施肥的基础上,设置对照(CK,不施沼渣)以及5个不同沼渣施用量等共6个处理,进行沼渣对辣椒产质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沼渣能增加辣椒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当沼渣施用量在11 250~30 000 kg/hm~2时辣椒株高和茎粗增加显著(P0.05),施用量在15 000~30 000kg/hm~2时叶长增加显著(P0.05),施用量在30 000 kg/hm~2时叶宽增加显著(P0.05);施用沼渣能使辣椒产量增产8.43%~34.37%,当沼渣施用量为30 000 kg/hm~2时辣椒产量增加显著(P0.05);增施沼渣能使大部分处理辣椒Vc和还原糖含量提高,部分处理辣椒硝酸盐含量降低,同时随着沼渣施用量增加辣椒N含量降低,辣椒P含量不变,辣椒K含量受影响但变化无规律。辣椒产量与株高、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与辣椒N呈显著负相关;Vc与辣椒K、土壤全K呈显著正相关;硝酸盐与土壤全N、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有效磷、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酒糟沼渣适量施用能增加辣椒产量,改善辣椒品质,在氮磷钾肥常规施用的基础上以酒糟沼渣施用量30 000 kg/hm~2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可蚀性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连续种植绿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蓝花苕子(Vicia cracca L.)、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下的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可蚀性特征。结果表明:连续种植绿肥能够提高不同粒径土壤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肥田萝卜主要提高2 mm粒径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5 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毛叶苕子、蓝花苕子主要提高0.25~2 mm粒径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蓝花苕子主要提高了0.25~5 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并且,连续种植绿肥有利于形成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5 mm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增加对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积累的影响较为突出,其中,毛叶苕子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最高。另外,连续种植肥田萝卜、毛叶苕子有利于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的提升。同时,连续种植绿肥较清耕显著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29%~38.17%,土壤团聚体破坏率表现为毛叶苕子肥田萝卜蓝花苕子箭筈豌豆。除此之外,连续种植绿肥对土壤可侵蚀因子(K)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肥田萝卜毛叶苕子箭筈豌豆蓝花苕子,虽然土壤可侵蚀因子(K)与绿肥作物品种间的规律不显著,但是其与土壤团聚体的关系很密切,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越大,可蚀性K值越低,团聚体破坏率越低,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抗侵蚀性越好。  相似文献   
7.
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耕层的土壤团聚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明连续种植绿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方法】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蓝花苕子(Vicia cracca L.)、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为对象,研究连续种植不同绿肥对耕层土壤团聚体组成、直径的影响。【结果】连续种植光叶苕子主要提高 5 mm粒径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2~0. 25 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肥田萝卜主要提高5~2 mm粒径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 5 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蓝花苕子和毛叶苕子主要提高2~0. 25 mm粒径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 5 mm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增加有利于水稳性大团聚体的积累,其中肥田萝卜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最高。连续种植肥田萝卜、毛叶苕子有利于耕层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的提升,而光叶苕子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直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越大,土壤结构的团聚度越高。【结论】连续种植绿肥能够提高不同粒径土壤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大聚体( 0. 25 mm)的形成,对土壤团聚体直径的影响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8.
以酒糟沼液和辣椒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随机区组试验,在磷钾肥常规施肥的基础上,设置6个处理(T1:CK不施氮,T2:化肥全量,T3:沼液+化肥全量,T4:沼液+化肥减氮20%,T5:沼液+化肥减氮40%,T6:沼液+化肥减氮60%),研究了酒糟沼液及氮肥减量对辣椒产量、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T2处理相比,增施沼液与减施氮肥能增加辣椒株高、茎粗;与CK相比,增施氮肥和沼液增加了辣椒营养器官质量,显著增加地上部生物量;与T2处理相比,减氮及增施沼液降低了叶鲜质量、叶干质量、茎鲜质量、茎干质量及地上部生物量,但T4、T5处理果实鲜质量和干质量显著增加;与CK相比,各处理辣椒产量增加了13.65%~27.53%,其中T3处理产量最大,各施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与T2处理相比,T3处理使辣椒还原糖、氨基酸、全氮含量显著增加,维生素C、全钾含量显著降低,硝酸盐、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T4、T5处理使辣椒还原糖、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与CK相比,各处理降低辣椒土壤的pH,增施沼液使土壤偏中性,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综上,在辣椒种植中,合理施用沼液,不仅可以减施氮肥,而且能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