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昌市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理解和把握区域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规律最有效的手段是对其自身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研究。以南昌市为例,依据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4期的遥感影像,运用RS和GIS技术对其处理获得了各期土地利用数据,然后通过修订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近15年南昌市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STIRPAT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了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驱动因素及差异性。结果表明:近15年南昌市生态服务价值变化不大,其总量由2000年的390.3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93.30亿元;2000—2015年高生态服务价值区主要分布在新建县东部和进贤县北部,低生态服务价值区主要分布在南昌市城区;生态服务价值主要驱动因素为总人口、第三产业比重和万元GDP能耗,且都与人均ESV呈负相关关系;不同时期生态服务价值的驱动因素不同,同一驱动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弹性系数不同,所承受的压力不同,而南昌市各县区驱动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承受压力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基于耕地质量和空间集聚格局的县域基本农田划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新时期划定基本农田数量达标、优质稳定、集中连片、生态并重的具体要求,以余江县为例,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耕地稳定性和生态安全4个方面构建了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多因素综合评价与逐级修正模型测算了耕地质量综合分值,采用改进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耕地质量的空间集聚特征,从而探索了县域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研究表明:(1)余江县的耕地综合质量平均分值为54.74,综合质量总体较高,主要集中在中部河谷平原地区。(2)耕地综合质量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集聚规律:HH型和HL型与高分值耕地空间分布保持一致;LH型和LL型与低分值耕地空间分布保持一致;而无显著型无明显集中区域,面积较小,且零星分布。最终选择HH,HL和LH型入选基本农田。(3)通过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得到的基本农田划定结果对此种方法进行验证,并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这种方法得到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在空间连片度、斑块破碎度等方面得到优化,更加符合划定基本农田的稳定、优质、集中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泰和县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泰和县耕地中获取的4 029个土壤采样数据,运用半变异分析、自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泰和县土壤各养分(有机质(OM)、碱解氮(AN)、速效钾(AK)、有效磷(AP))含量因子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泰和县耕地土壤中OM、AP、AK、AN含量分别为4.40~58.50g/kg和1.50~62.80,12.00~352.00,29.00~341.00mg/kg,均属中等变异。4类土壤养分因子最适宜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块金效应均小于25%,表明各养分因子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各养分因子均显现出显著的聚集特征,其中HH聚集类型多于桥头、灌溪、冠朝等乡镇分布;LL聚集类型多于马市、万合等乡镇分布。根据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对土壤养分含量产生影响较大的因子主要为地形、成土母质等结构性因素;交通、水利等随机性影响因素对其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4.
以南昌市为例,借助RS和GIS技术,对南昌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的4期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2000-2015年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计算南昌市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服务价值转移矩阵、敏感性系数,探讨南昌市2000-2015年生态服务价值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5年南昌市耕地明显减少,建设用地显著增加,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24%;南昌市生态服务价值变化不大,其总量由2000年的390.35×108元增加到2015年的393.30×108元;2000-2015年高生态服务价值区主要分布在新建县东部和进贤县北部,低生态服务价值区主要分布在南昌市城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说明研究结果可信。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直接原因,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对维持和提升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考虑耕地综合质量、空间自相关性和景观格局的基础上,进行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对区域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崇仁县为例,借助GIS平台与Geo Da软件,通过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耕地综合质量评价,根据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再根据自相关分析结果与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对应关系,进行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根据研究区土壤理化性质、耕作利用条件和耕作区位条件,提出了一种基于耕地综合质量、综合质量聚类关系和耕地景观结构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划定崇仁县永久基本农田305.94 km~2,划入的耕地更符合永久基本农田的要求,有助于基本农田长期的管理和保护,也可为丰富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与基本农田划定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土壤有机质中不同侵蚀程度与各类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对于农业发展和土地地力保护有着深远意义。【方法】以江西省崇义县为研究对象,从侵蚀程度和土壤有机质两方面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与空间变异。【结果】崇义县的土壤有机质随着侵蚀程度的加深而呈下降趋势。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P0.01),崇义县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0.90~59.50 g/kg之间,平均值为25.01 g/kg。在不同的侵蚀程度下,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无明显侵蚀(35.56%)轻微侵蚀(34.01%)重度侵蚀(33.83%)中度侵蚀(33.66%)极强度侵蚀(19.67%)。【结论】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地形因子中坡度和高程是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明显的正相关系;土壤结构性因子中成土母质和土壤结构与土壤有机质有明显的正相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