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3篇
  11篇
综合类   113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加强保温 早春外界气温比蜜蜂幼虫所需要的温度要低得多,有时还会遭到寒流的侵袭,对蜜蜂的繁殖非常不利,低温还会导致饲料消耗量加大,蜜蜂寿命缩短.要使蜂群快速繁殖,必须采取保温措施.可结合早春开箱检查,整理蜂巢,抽出多余空巢脾,保持蜂多余脾,并将蜂路缩小到8毫米.对1~2脾蜂的小群,进行双王同箱饲养,以利保温;箱内其余空间用保温物填充;箱外用禾草包装,并覆盖塑料薄膜,早晚应缩小巢门;不宜过频开箱检查,以防热量散失.  相似文献   
2.
1 夏季母猪受胎率低的原因 猪属于常年繁殖生产的动物,而且目前的规模养殖场(户)对喂养的种猪均进行了必要的选种和选育,使种猪的繁殖生产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在养猪生产中,夏季高温季节,母猪的受胎率不仅明显低于其他季节,而且母猪产仔的数量减少,发生流产、生产弱胎死胎以及木乃伊的现象增多,严重地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养殖场(户)要有效地防范夏季母猪受胎率低的现象发生,现就其主要原因和防治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以髓烂型三七根腐病病原菌为供试材料,采用二倍稀释法和生长速率法研究了苦楝子、瑞香狼毒等9种植物提取物对三七根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并进一步研究了苦楝子提取物对供试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几种植物提取物,苦楝子提取物对三七根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在质量浓度为2 mg/m L时,抑制率为100%;在96 h时,对病原菌的EC_(50)为0.60 mg/m L。说明苦楝子提取物对三七根腐病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开发成新型绿色植物源抗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理念越来越重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植被覆盖率不高,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新中国成立以来,造林绿化运动的广泛开展极大的改善了我国的整体生态环境,但是后续的生态环境建设仍然缺乏实施力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分析了造林绿化工作对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旨在促进造林绿化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最大化效益。  相似文献   
5.
2005年4~7月期间利用W.E.T电导率测量仪,采用网格化取样方式对烟台农科院梨园的表层土壤(0~30cm)电导率的162个样点进行了3次取样,并对土壤电导率适宜样本容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考虑的置信水平和精度范围内,相对于取样间距的变化,不同取样时间土壤电导率合理采样数的变化更加明显,取样间距不同引起的合理采样数的变化幅度介于1.28%~11.36%之间,取样时间不同时合理采样数的变化幅度介于33.33%~45.67%之间。因此在研究区域内,由人为因素(施肥等)引起的土壤电导率分布状况是影响其合理取样数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2005年4~11月期间烟台农科院苹果园土壤电导率的空间变异性,并进行了Moran’s I系数分析和Kriging估值。结果表明:土壤电导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半方差函数和Moran’s I系数分析说明了4月30日、6月29日和11月16日的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大,相关性较强;4月20日、7月14日和8月16日的变程偏小,空间相关性较弱。土壤电导率的均值和变异系数随时间变化总体上近似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不同时期果园表层土壤电导率分布格局差异较大,土壤电导率的破碎化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建设人工鱼礁是修复海洋生境、养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钢筋混凝土鱼礁是常用的人工鱼礁类型,鱼礁竖板(侧板、内部间板)方形开孔是钢筋混凝土鱼礁结构设计中主要设计参数,竖板方形孔径大小是影响鱼类诱集效果的重要因素.以人工鱼礁区常见的礁栖鱼类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为研究对象,设计制作具有不同方形孔...  相似文献   
8.
根据南海北部近海资源调查项目2014—2015年调查数据,分析了南海北部竹鱼(Trachurus japonicus)渔场与不同水层温度和水温垂直结构的关系。研究表明,渔场位置与水温梯度密切相关,不同季节渔场位置与温度梯度关联系数不同。春季航次渔场位置与20~25 m水层水温梯度关联度最高,夏季航次渔场位置与表层和50 m水层关联度高,秋季航次渔场位置与10~15 m水层关系密切,冬季航次渔场位置与15~20 m水层温度梯度关联度最高。研究表明,南海北部竹鱼渔场对水温梯度变化很敏感,渔场春夏季主要位于北部湾海域,秋冬季主要位于雷州半岛海南岛东部附近海域等水温梯度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南海近海野生鲻鱼(Mugil cephalus)在饥饿状态下的呼吸和排泄与其体质量及水温变化的关系。实验鲻鱼捕自大亚湾近海海域,实验方法采用成熟的二因素五水平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实验设计5组梯度水温,分别为16℃、20℃、24℃、28℃和32℃,同时,鲻鱼按体质量的均值设计5组,分别为(5.66±0.38)g、(9.74±0.58)g、(13.58±0.37)g、(18.37±0.44)g和(27.68±0.38)g,研究野生鲻鱼在实验条件下的耗氧率、排氮率和氧氮比值[n(O):n(N)]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体质量越小的鲻鱼,在水温越高的环境中对耗氧率及排氨率影响越显著,且体质量对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影响作用明显大于水温的作用。不同体质量鲻鱼的n(O):n(N)比值为10.15~19.52,在水温24℃条件下,体质量(27.68±0.38)g实验组氧氮比值最大,说明其体内蛋白质与脂肪混合代谢机能旺盛,生长速率快。因此,可以确定24℃左右为鲻鱼生长的最适水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明深圳鹅公湾水域渔业资源的季节变动及其形成原因,为南海近海典型渔业水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12年8月(秋季)和12月(冬季)、2013年3月(春季)和5月(夏季)4个季节在深圳鹅公湾水域进行渔业资源拖网调查,对该水域的游泳生物种类组成、资源密度、优势种组成、长度谱和生物多样性进行季节变动分析.[结果]从深圳鹅公湾水域共渔获游泳生物113种,隶属于3纲14目50科78属.其中,夏季游泳生物种类数量最多(61种),秋季最少(53种),春季和冬季均为56种.夏季游泳生物资源密度和尾数密度最低(分别为5959.20 kg/km2和356.45 ind/km2),但其鱼类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1.99%和42.19%).游泳生物长度谱的季节变动表明夏季捕捞强度最小,秋季捕捞强度最大.鹅公湾水域生物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动明显,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季节变动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结论]深圳鹅公湾水域游泳生物资源种类、生物量和结构季节变动明显,夏季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稳定性高,而秋季和冬季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稳定性差,主要是由于捕捞强度季节差异(夏季捕捞强度低,秋季捕捞强度高)所致.尤其随着秋季捕捞强度的增大,k选择种类将被r选择种类代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